
5月8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護理新生兒。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新生兒科1992年建科,三十余年時間從十余名護士的小班組發展到現在128名護士的大團隊。她們在病房中扮演臨時“媽媽”的角色,24小時守護著新生兒寶寶們的生命健康。
作為一個特殊科室,新生兒科護士不僅要給寶寶們喂藥治療、打針輸液,還要為他們洗澡、換尿片、喂奶,安撫情緒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
新生兒寶寶不會說話,護士們就要從啼哭聲中分析出不同的需求。還要觀察呼吸節奏、膚色變化、反應狀態、大小便情況等,及時反饋給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在醫生精心專業的診療和護士無微不至的護理幫助下,寶寶們成功闖過了呼吸關、營養關、感染關、黃疸關……身體各項指標達到出院標準,健康地回到家人身邊。
從產科到新生兒科,從醫院到家長手中,護士們盡全力守護著一個個新生命,完成一次次愛的傳遞,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南丁格爾的誓言: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7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護理新生兒。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7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給新生兒洗手套。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8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安撫新生兒情緒。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8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手捧新生兒小腳。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8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護理新生兒。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7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給新生兒稱體重。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8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查驗新生兒用藥。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9日,新生兒科護士馬鳳麗向新生兒母親傳授嬰兒護理方法。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9日,新生兒科護士馬鳳麗(右)向新生兒母親傳授嬰兒護理方法。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9日,新生兒科護士馬鳳麗(右)向新生兒母親傳授嬰兒護理方法。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7日,新生兒科護士羅建華給新生兒喂奶。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新生兒科里的護士“媽媽”
焦書記,您可以瞑目了——寫在焦裕祿同
習近平主席歐洲三國之行,留下許多外交
從搬出山到“飛”出山,湖北秭歸——鮮
江蘇如皋:美食制作校本課程 拓展勞動教
乒乓球——WTT沙特大滿貫:陳夢/王曼昱
情暖母親節 共繪環保夢
“反詐大轉盤”
迎接國際護士節
讓微笑 傳遞愛
蘭州:黃河之濱流光溢彩迎五一
山東萊陽萬畝梨花惹人醉 民眾著古裝游園
走進昆明植物園“扶荔宮”
春分時節踏青賞花
山東棗莊:龍獅大賽迎接“二月二”
追思王希鐘:他打造的角色形象“霸屏”
巴黎奧運會火炬傳遞的首位華人火炬手 是
山東淄博救人溺亡小伙被追授“見義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