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故土”
郭璽的兒時記憶,都與黃沙為伴,“吃飯嘴里都是沙,沒有不落沙子的地方”。
“一夜北風沙騎墻,早上起來驢上房”。談起從小就熟知的民諺,郭璽說,沙漠曾像癌癥一樣,吞噬著村莊,有些人選擇堅守,更多的選擇離開。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中)和同伴在沙漠里種植花棒。
郭璽的家鄉位于甘肅省古浪縣東北。曾經,連綿的沙丘讓人跋涉艱難,出門八步就是沙,故而得名“八步沙”。公開資料顯示,地處河西走廊東段、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古浪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檢測縣之一。
30多年前,這里黃沙漫天,植被稀少,132公里的風沙線,每年以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侵蝕著八步沙周邊十多個村莊、兩萬畝耕地。
4月10日,群眾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用草方格壓沙(無人機照片)。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萬剛(左一)和郭璽(右二)在沙漠里種植花棒時,一只被當地人稱為“沙娃娃”的蜥蜴在一旁。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右)和郭璽一起討論治沙方案。
二、“接鍬”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在用草方格壓沙。
面對困境,總有人挺身而出。
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郭朝明等六老漢以聯戶承包的方式組建八步沙林場,經過十多年艱苦奮斗,六老漢用“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方法,使八步沙4萬多畝沙漠披上綠裝。
八步沙的樹綠了,六老漢的頭發白了。六老漢們立下“父死子繼”的約定,將治沙鐵鍬傳遞給后代。
4月10日,郭璽開著灑水車前往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扛著壓沙工具走向壓沙點。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在進行草方格壓沙作業。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中)和郭璽(前)一起用草方格壓沙。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在沙漠里種植花棒。
在抗爭風沙的艱難過程中,以郭萬剛為代表的第二代治沙人以工程治沙方式不斷拓展古浪縣治沙面積,以郭璽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創新采用機械治沙、網絡治沙等方式,提高治沙效率。
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40多年來,八步沙三代人累計完成治沙造林30多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40多萬畝,栽植各類沙生植物3000多萬株。
4月11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右)和林場職工在午休時吃飯。
4月11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左)和同伴給樹苗澆水。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澆灌植被。
三、“花海”
4月11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一只蜜蜂在采蜜。
暮春時節,是郭璽最忙碌的時候,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早上4點多,天還未亮,他驅車前往八步沙養雞場給“溜達雞”喂食,接著去蓄水池拉水、前往林場澆水,下午又轉戰到古浪縣與內蒙古交界的治沙現場……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結束工作回到家中,已是太陽西沉。
4月10日清晨,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林下經濟養殖專業合作社,郭璽換上衣服準備喂雞。
4月10日清晨,郭璽從古浪縣土門鎮的家中出發準備前往八步沙林場林下經濟養殖專業合作社喂雞(無人機照片)。
4月10日清晨,郭璽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林下經濟養殖專業合作社給“溜達雞”喂食。
4月10日,結束喂雞工作后,郭璽駕車駛往八步沙林場蓄水池。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蓄水池,郭璽給灑水車加水。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中)和郭璽(右)查看沙漠里的蓄水池。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左)和郭萬剛一起澆水。
4月10日傍晚,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郭璽準備回家。
4月10日傍晚,在古浪縣土門鎮,郭璽(左)和妻子晚飯后散步。
與爺爺輩、叔伯們不同,郭璽開著重型灑水車、大型抱草機等機械,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他還利用社交媒體發布短視頻,讓天南海北的人了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的故事。連片公益林被認養,治沙的社會參與度更高。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駕駛裝草機轉運壓沙用的稻草。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右)協調林場職工澆水。
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在平整樹坑。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再到向沙漠要“效益”,郭璽握住前輩們遞來的“接力棒”,秉承“讓荒漠變綠洲”的信念,繼續在沙漠中創造治沙奇跡。
這是4月10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林下經濟養殖專業合作社拍攝的郭璽。
春暖花開,站在曾經的沙海里,微風拂來芳草清新。郭璽說,他時常在這兒暢享未來——
“荒漠到處都開著五顏六色的花,花香撲鼻而來,沙海也會變成花海。”

2023年5月6日,八步沙兩代治沙人在古浪縣的一片治沙區勞作后合影留念。他們從左至右分別為:羅興全(后左一)、石銀山(后左二)、郭萬剛(后中)、賀中強(后右二)、程生學(后右一)、郭璽(前)。
記者:費茂華、范培珅、馬希平、方欣、郝建偉

習近平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
我國研究人員發現6種植物新物種
首季中國經濟熱點問答|首季經濟成績單
螢火·青春丨兒時沙海,如今花香撲面—
巴黎奧運會倒計時100天:沖刺,在期待與
山東省青少年科普團到山東師范大學考察
山東省齊魯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第二屆會
梨花飛雪 好客寧陽 第二十六屆山東
習近平同蘇里南總統單多吉會談
山東萊陽萬畝梨花惹人醉 民眾著古裝游園
走進昆明植物園“扶荔宮”
春分時節踏青賞花
山東棗莊:龍獅大賽迎接“二月二”
巡護泰山的那抹“火焰藍”
觸摸傳統文化之美 東南大學“花間課堂”
追思王希鐘:他打造的角色形象“霸屏”
毛主席晚年指揮的最后一戰,全世界為之
20天內兩破全國紀錄 這位新疆帥小伙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