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位于魯西南,東望泰山,西依黃河,南鄰濟寧,北接濟南,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東平古稱東原,西周至清曾為國、郡、路、府、州,是全國100個“千年古縣之一”。
走進東平,圣賢相迎。白佛山保存有“齊魯隋代第一佛”的釋迦牟尼造像栩栩如生,其旁龕內涅槃像國內罕見;東平湖畔的洪頂山摩崖刻經有我國目前所知南北朝之前最大的刻字,“大空王佛”貫地通天,堪稱稀世珍品;東平境內道教文化厚重,諸多宮觀遍布其間。其中,臘山道觀最負盛名,山陽山陰分布著兩大道觀,且道事活動延綿不斷,以龍門派道士為主的道樂演奏隊傳承至今,有15首道曲載入《中國音樂大全山東卷》。
東平湖西岸棘梁山最高點海拔僅百米,卻有大小造像千余尊,歷時1500余年,是中國摩崖石刻中的一部教科書,又稱“魯西石刻博物館”;理明窩依山傍水,摩崖造像呈“一”字形排列,實屬罕見;

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之心——戴村壩,紫氣東來,蔚為壯觀;東平湖內清水石橋,比隋代趙州橋建造時間更早、工藝更為精巧;著名金石文物有西周“遂公盨”,國寶張遷碑,收藏于山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首”的漢墓壁畫“孔子見老子”。
走進東平,名人伴行。東平山川秀麗,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片神奇之地,曾孕育出先秦著名軍事理論家曹劌,唐朝開國功臣程咬金,明代兵部尚書王憲、抗倭“戰神”戚繼光;戰國“智勇定齊”齊王后鐘離春,五代宰相和凝、王樸,宋代“父子狀元”梁顥和梁固、四朝重臣傅堯俞、宰相梁適和梁之美。

這片經綸之地,曾造就出先秦“孔子十哲”之一冉子,三國“建安七子”之一劉楨,北齊僧侶書法家“大字鼻祖”安道壹,宋代“兒科鼻祖”錢乙、“簡筆畫鼻祖”梁楷,元代著名農學家王禎、雜劇作家“小漢卿”高文秀,明代《水滸傳》《三國演義》
兩大名著作者羅貫中。這片富饒之地,曾匯聚了阮籍、高適、韓愈、柳宗元、李商隱、蘇淵明、李白、白居易、司馬光、寇準、歐陽修,蘇軾、辛棄疾、元好問、李清照等政治家、文學家、詩詞大家。
走進東平,撲面是水。東平因大禹治水得名,因八百里水泊揚名,因引汶濟運盛名,因江河交匯聞名。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環繞東平,泰山之泉、汶河之水流入東平,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南京五大古都十字連接線交叉于東平。尤其是備受關注的東平湖,作為黃河流域文明最早發祥地之一的重要遺產,是宋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隨著黃河以北大運河通航,向北可直濟京津冀,向南可通江達海。

走進東平,滿眼是綠。這里有濱湖國家濕地公園,山水相依,林水交融,屬北方罕見的大型湖灣濕地;稻屯洼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森林、河道、草甸、蘆葦、荷塘融于一體;有“小泰山”美譽的臘山國家森林公園,與東平湖山水相依,森林茂盛;環湖生態隔離帶,迎湖見水攬綠,背湖見溪成林,形成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線;國家園林縣城,處處是大廣場、大綠地、大花園。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1%,擁有鳥類46科186種,綠色已成為東平的底色,東平已成為聞名遐邇的天然氧吧。
走進東平,創業熱土。生態工業轉型升級,生物醫藥、綠色建材、食品加工等產業優勢突出,高端化工、機械制造等產業加快提升;高效農業加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快速興起,今年新增特色農業種植面積3萬畝;文旅產業加快培植,六工山文旅康養田園綜合體、洼里小鎮、史樓水上運動中心、唐房民俗大觀園、南塘子紅色研學雙基地等項目有序推進,擁有4A級景區3個。以最優政策、最優環境、最優服務營造洼地效應,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取得豐碩成果,為加快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仁者樂(yao)山,智者樂(yao)水;山水相依,東平共有;有識之士,慧眼獨具。
東平,不平凡!(王圣運)

青島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隊一大隊:以黨
賴掉欠中國的1.1萬億國債,美國敢這樣做
人文圣境 秀美東平
央視段子手朱廣權又為湖北干起帶貨主播
中國美院追憶方增先:浙派人物畫當之無
5次訴訟,對峙600天,北京通州“搶房”
聶榮臻:知識分子的貼心人
98歲古籍大佬沈燮元在互聯網火了
澳門:張燈結彩迎中秋
李克強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在改革開放上
山東微山縣:俯瞰生態魚塘美如調色板
“八一”建軍節,向軍營的他們致敬
2022夏糧增產豐收觀察
拉魯濕地美如畫
福建華安:晚稻插秧農事繁忙 千畝梯田
內蒙古發現約1.25億年前恐龍化石
“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丨36年終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