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2021年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10月23日12時51分將迎來“霜降”節氣。此時節,金風瑟瑟,衰草疏疏,長空雁鳴,云淡天高。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公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為“霜降”節氣的開始。“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最后一個節氣。
“霜降”是一年中有霜期的開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過渡。此時節,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變化加劇,晝夜溫差增大,夜間往往會降至零攝氏度以下,空氣中水汽凝華于地表和植被,形成細微的白色冰針或六角形霜花。
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意思是說,此時節豺狼捕獵頻繁,草木凋零加快,百蟲開始冬眠。然而“霜降”畢竟為人們帶來了最后一抹秋色,楓葉經秋霜洗禮變為橘紅,在陽光照射下,層林盡染,如霞似錦;塘中衰荷雖經霜打,片葉枯萎下垂,但莖稈挺立依然,成為深秋中的另外一種美景。正所謂“天上繁霜降,人間秋色深”。
“霜降”時節,公眾特別是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十分重要。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進入“霜降”,氣溫驟降,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及骨關節疾病復發的高峰期,除遵醫囑按時服藥外,首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濕邪、寒邪侵入人體,而腰、背、膝、足的保暖尤為重要。戶外鍛煉應適時適量并持之以恒,以增強體質;老年人運動,應注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深秋最宜平補肝腎,多食經霜打的蔬菜和水果,不但味道鮮美,亦可健脾養胃,益氣滋陰。秋燥傷津,宜常食梨子、蘋果、柑橘、石榴、柿子、芥菜、蘿卜、板栗等,以利養陰潤燥,宣肺止咳。
起居方面要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早睡,有利于秋季“陰精”的收藏;早起,可順應“陽氣”的舒展。午間小憩十分有益,飯后輕眠半小時,不但精力充沛,而且可防秋郁,對人體保健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北京冬奧火種抵達北京
一男子將27臺車輛倒車鏡踹壞,冰城民
郯城:珍惜糧食拾稻穗 不撂地里一粒糧
黑龍江省寶清縣夾信子鎮:將黨史學習教
“圈牢”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性
被大學“相中”!濟南三中與濟南大學共
陳曉磐: 初心如磐 逐夢前行
河南新密:傳統漿點豆腐 成農家致富“金
一見·母親河 幸福河——總書記的“治河
新華全媒+|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出征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一生為國鑄盾 映照百年風云——追記第七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 ——蒙標成事跡
江蘇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原所長王繼才
鮑志斌:“獨臂警官”為群眾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