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中國式摔跤,恢復大觀園跤場,重振濟南跤城雄風,8月18日上午,在76歲齊魯摔跤名家劉清海老師和紅事會文化傳媒董事長謝甲寅的組織下,濟南市摔跤界的老前輩們齊聚大觀園,共商恢復大觀園跤場大計!
參加18日座談的老人有今年80歲的郭興祿老師,山東省柔道創始人教練、75歲唐再起老師,中國跤老前輩、76歲劉清海老師,齊魯摔跤名家、75歲趙存祥老師,70歲的張興運老師,72歲董立泉老師,米繼濤,宮偉,濟南國風武道運動俱樂部邵文保,馬氏摔跤鄭恒太,江魯生,濟南邊莊摔跤館館長趙廣濤,還有全國冠軍、濟南市摔柔協會秘書長趙廣峰老師等。

前排左一謝甲寅,左二邵文保,左三趙廣濤,左四趙存祥,中左劉清海,中右郭興䘵;右一鄭恒太,右二董立泉,右三江魯生,右四張興運,右五米繼濤,右六唐在起
大家紛紛表示,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遺余力,共同恢復大觀園跤場,重振濟南跤城雄風,從現在開始,每周六上午都有體育活動,并由劉清海老師在大觀園坐鎮,濟南的武術摔跤愛好者可以前來交流切磋表演比賽。“雙減政策”過后的孩子們也可來大觀園鍛煉身體。
說起濟南,除了“泉城” 外,很多江湖中人更樂意稱它為“跤城”。自上世紀20年代起,濟南尚武精神濃厚,愛好摔跤的人較多,出現了以佟順祿、譚樹森、馬振標等人為代表的摔跤高手,名震一時。濟南也曾與北京、天津、保定并稱中國“四大跤城” ,濟南的大觀園跤場、北京的天橋跤場、天津的南市跤場、保定的清真寺南街跤場是全國聞名的四大跤場。濟南摔跤在近現代史上曾顯赫一時。然而,時過境遷,當年的跤場現在大多已不復存在。
據了解,中國式摔跤最講究技巧性,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發展,中國式摔跤形成了各種精妙的摔法,“斗智不斗力”、“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都是中國式摔跤的招數,看似簡單的摔跤其實蘊藏著中華武術的無盡智慧。“中國跤”是以摔的技術為主體的,起源于徒手武術中的一門專門技術。它是中國武術中的踢、打、摔、拿四大主技之一。后來它和踢、打、拿分開了,集武術各個門派擇取的精華徒手動作,自成一門。
中國式摔跤有背、別、擰、摟、涮、纏、入、崩、彈、里勾腿、勾腳等多種技法。有“大絆三百六,小絆賽牛毛”之說。中國式摔跤傳統器械主要有大小棒子、皮條、石鎖、鐵鏈子、花磚、地坪、沙袋、擰子、滑車等,通過這些器械摔跤選手訓練力量和速度練習中國跤能給人們孩子帶來八大好處:
1.一個健康的體魄。
2.一顆強大的心臟。
3.堅韌不拔的意志。
4.直面困難的勇氣。
5.自我保護的能力。
6.自強不息的精神。
7.高尚的思想品德。
8.敢于表現的自信。











天津:打造生態廊道 建設城市“綠肺”
吳德寅:從化工廠走出來的工美大師
鄉村暑期愛眼課
萬里邊關萬里情——北京燦爛陽光慈善基
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在清華大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正式在陜西傳遞
美麗中國的“生態之窗”——青海玉樹的
山東省第十二屆“十佳兵媽媽”頒獎會在
習近平參觀“友好往來 命運與共——黨和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親情沂蒙·多彩臨沂”主題活動成功在
山東郯城:春雨滋潤 臘梅嬌艷
清明將至 緬懷先烈
山東郯城:年關集市好紅火 請福納福福滿
毛澤東衡山算命
470億“板藍根大王”離世:人這一輩子,
盲人女教師劉芳:背對光明 一路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