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濟南陽光助學中心的義工們親眼目睹的一幕:一位拄著雙拐的五十多歲的老太太,山東省濟陽縣垛石鎮一家幼兒園接孫子。雙腿幾乎不能打彎,全靠雙拐移動,艱難的樣子讓人感到難過。
老太太說:“孩子的爸媽到縣城打工了,孩子的爺爺四處打零工掙點錢,供家里開銷。接送孫子和做飯的任務,就全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
令人驚訝的是,她家的情況并非個例。這家幼兒園的院長告訴我們,全園100多個孩子,八成以上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偶爾有年輕母親目前在家,也是因為家里生了二胎,母親不得不在家帶二胎嬰兒。
作為一家以開設永久免費的少兒校外課堂和助學幫扶為宗旨的公益機構,今年以來,濟南陽光助學中心已經組織了上百場免費的少兒校外活動,累計到三十多所濟南近郊和各縣區的學校、幼兒園支教,他們發現,留守兒童現象在濟南周邊農村不算少見。
在柳埠鎮一所才藝培訓學校,有30多個孩子,其中多數孩子的父母都在濟南市里和周邊縣城打工。這些孩子往往一兩個月才能見一次父母,而且都是匆匆的見上一面,或者一天半天的,父母又回離開返回打工的地方了。
為什么這么多的年輕父母狠心撇下孩子去城里打工?濟陽縣垛石鎮這家幼兒園的園長說,村子里半數以上的年輕人在縣城里買了房子。還房貸,家里消費等等,不在外打工無法養活一家人。甚至,靠一個勞力在外打工都無法滿足家庭的全部開支。即使沒在城里買房的年輕人,靠地里的收成很難滿足經濟支出,只能把孩子扔給老人,小夫妻雙雙除外打工。
筆者曾問過一個5歲的女孩,想不想爸爸媽媽?她竟然漠然地說,不想,一會又說想。再問她第二遍時,她的眼淚就刷刷地流下來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年紀,父母離開孩子去外地打工,這對孩子幼小的心靈肯定會蒙上一層陰影。長期不合親生父母在一起,得不到精神關懷的孩子們,性格往往會受到影響。
更嚴重者,則會造成孩子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柳埠一所學校五年級的學生亮亮(化名),見誰都不說話,十分不合群,成為一個表現怪異的孩子。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離異,他跟著姥姥生活。往往三五個月才能見媽媽一次,爸爸基本上見不上。長期跟著老人生活,他的性格越來越內向。
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持續多年,這在農村司空見慣。一旦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把孩子扔給老人,也導致了年輕夫妻責任意識的缺失。一位幼兒園園長告訴筆者,年輕夫妻僅僅是把孩子扔給了老人,不提供經濟支持,也不大關心孩子的困難。事實上,這些本身背負巨大生存壓力的年輕父母,又將壓力傳遞給了老人和孩子,這批年輕人成了不贍養老人、也不撫養孩子的群體。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