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迎鶴來,三月三送鶴去”,清晨,伴隨聲聲鶴唳,陳光會走上河堤,拋撒鶴糧,看著越來越多的黑頸鶴,雖寒風凜冽,卻滿心歡喜。陳光會今年38歲,是一名志愿護鶴員,她住在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這里是我國黑頸鶴單位面積數量分布最多的保護區。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鳥類大熊貓”,也是國際公認的珍稀瀕危動物。陳光會從2003年開始擔任護鶴員,回想剛開始投喂的日子,機警的鶴群并不接納自己。陳光會說:“嘗試了用民歌、方言來喚鶴,都不奏效,最后是通過口哨模仿黑頸鶴叫聲,每天準時投喂,慢慢培養出了感情。”到了黑頸鶴越冬的季節,陳光會每天要監測黑頸鶴數量、投食,必要時還會進行救治,并勸阻闖入棲息地的游客。“黑頸鶴像是我的家人,當它們飛離時心里會感覺空落落的。”陳光會說。近年來,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積極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食物源基地建設等管護措施,來此越冬的黑頸鶴數量逐年增加。監測發現,截至11月27日8時,抵達該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數量達2260只,創造了該保護區自1990年建立以來的最高紀錄。這里逐漸成為黑頸鶴在云貴高原上最重要的越冬棲息地和遷徙中轉站,人鶴和諧的畫面在此呈現。

12月11日,陳光會離開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海子管護站準備前往黑頸鶴棲息地給黑頸鶴投食。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12月10日,觀鳥愛好者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堡里觀測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這是12月11日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這是12月11日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12月10日,陳光會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給黑頸鶴投食。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12月10日,陳光會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給黑頸鶴投食。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12月11日,陳光會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給黑頸鶴投食。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12月11日,陳光會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準備給黑頸鶴投食。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這是12月11日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這是12月11日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來自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攝影作品,
劃重點!濟南三中鎖定結構化智慧課堂教
高原的守望 黑頸鶴吟唱的地方
老年人感染如何居家治療?孕產婦、兒童
一張“眾樂樂”城市文化名片——走近濟
舉重——世錦賽男子89公斤級:劉煥華獲
2022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影像冊
2022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百人群像實錄
江澤民同志生平照片(一)
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
進博會薈萃全球美味
紅月亮邂逅天王星
全球拍天宮|守望家園,中國航天員首次
趣味運動會 迎接豐收節
震區里的中秋節愛心課堂
敬愛的江澤民同志,您安息吧!——來自
中央檔案傳來:毛主席三份親筆批復鐵證
77歲陳麗華立遺囑:兒女每人100億,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