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每分鐘消費100萬個塑料瓶,這一數字到2021年更將上漲20%。一些環保人士警告塑料污染帶來的危害同氣候變化一樣嚴重。美國財經媒體CNBC網站4月17日發表題為《科學家研發出能進食塑料的“突變”酶》的文章,稱科學家已開發出一種能夠“消化”地球上一些最常見塑料的酶,有望抑制塑料污染。文章編譯如下:
由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和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帶領的研究團隊意外開發出一種塑料食用突變酶,有望成為數百萬塑料水瓶的終結者。

塑料最早誕生于 1850 年代的英國,到了 1940 年代,一種塑料形式“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獲得專利,并因為使用方便開始流行。在塑料分類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代號是 1 號,常見應用產品就是塑料水瓶。
研究人員最初研究的是PETase的晶體結構,這是一種可以消化PET的天然水解酶, 2016 年于日本廢棄物回收中心的土壤中發現。但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意外開發出另一種酶。與天然酶相比,這種酶在“降解”塑料上更為有效。
樸茨茅斯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約翰·麥吉漢周一在一份聲明中稱:“偶然性經常在基礎科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這一次的發現也不例外。”
“雖然改進幅度不大,但這次預期之外的發現表明,還有進一步改進這些食用酶的空間,為我們最終找到回收解決廢棄塑料的方案縮短了距離,”麥吉漢補充道。
樸茨茅斯大學表示,“突變”酶也能降解聚呋喃二羧酸酯,它是PET塑料的生物基替代品。現在團隊正在進一步改善酶的結構,希望它們可在更短時間內分解 PET 塑料。

-25℃,海拔4600米,軍馬訓練正當時
歐冠:巴黎圣日耳曼隊晉級八強
山中送教
山東沂水縣富網格員爭做最美“逆行者”
山東郯城:戰“疫”也丟不掉貧困戶
郭鳳學:一腔熱血為民情 眾志成誠克時
“以藝抗疫” 老黨員老義工刻紙達人創
慕軍祿:負重前行的老兵
習近平深入武漢社區現場照片
習近平考察火神山醫院,看望慰問患者和
口罩后的戰“疫”面孔
共同戰“疫” 從“心”開始 ——武警上
四川省調撥20萬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被原子彈炸成人間煉獄的長崎 如今是什么
第一屆全國小區“出入證”大賞!硬核了
武漢首個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病人
朱镕基關心人民吃飯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不辭羸病臥殘陽 ——“528編輯”王秉
山東郯城:外地“一家人”發放22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