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退役軍人事務部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將烈士尋親工作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清單,推動烈士尋親工作常態化開展。
時間久遠加上戰爭影響,很多先烈沒有留下姓名,有的甚至無法找到安葬地,烈士尋親難度較大。退役軍人事務部會同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部門,探索建立烈士尋親合作機制。
2021年4月,退役軍人事務部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烈士尋親信息,接受烈屬尋找烈士安葬地申請,收集烈士尋親線索。截至9月中旬,共收到烈士親屬提出的尋親申請1.4萬條,網友提交的尋親線索700多條。
2021年清明節前夕,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網信辦發起“為烈士尋親”網絡活動,向社會公布了100名長期無親屬祭掃的烈士信息,目前已為65名烈士找到親屬,另確認1名烈士無后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成立“為烈士尋親”工作組,將為烈士尋親和講好英烈事跡、講述尋親故事同步推進,舉辦“致敬英烈·為烈士尋親”動員宣傳專題活動和“百年英烈”專題展覽,為114位烈屬尋找到烈士安葬地,為安葬在東北三省等地的76位廣西籍烈士尋找到親人。
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構建網上和線下雙重信息交互平臺。網上,依托多彩貴州網啟動“思親人無恙夢故里村莊——為解放錦州烈士陵園109名貴州籍抗美援朝烈士尋親”系列活動。線下,建立跨省區市尋親聯動機制,對安葬在貴州的外省籍烈士和安葬地在外省的貴州籍烈士,與當地烈士褒揚數據庫進行信息比對,提高尋親成功率。
退役軍人事務部運用現代化手段和最新技術手段,開展烈士尋親工作。在鞏固全國烈士紀念設施數據校核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通過信息系統大數據平臺逐步實現烈士、烈屬和烈士墓信息的互聯互通。運用現代勘探和生物技術,開展失蹤烈士遺骸搜尋,對新發現的烈士遺骸進行DNA提取和鑒定比對,提升烈士尋親的成功率。
退役軍人事務部研究出臺關愛烈屬政策,做好烈屬祭掃服務,為安葬地不詳的烈士就近在烈士陵園英名墻鏤名,為不方便異地祭掃的烈屬開展代祭掃、云祭掃服務,對長期無親屬祭掃的烈士墓持續做好日常維護和定時祭掃工作。
經過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烈士尋親工作已常態化開展。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已為6350名烈士找到親屬。

劉永坦:只要國家需要 我們就一定要干好
北京:頤和園博物館掛牌成立 “皇家園林
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迎來公眾開放
全國首個高校獻血方艙投用
校園里歡慶“豐收節”
23秒97!劉湘破亞洲紀錄,衛冕50米自由
“為了新中國,沖啊!”董存瑞這句氣壯
傳承昆曲之美 全國首次昆曲考級在蘇州開
山東省第十二屆“十佳兵媽媽”頒獎會在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親情沂蒙·多彩臨沂”主題活動成功在
山東郯城:春雨滋潤 臘梅嬌艷
清明將至 緬懷先烈
劃過心靈的隕星 ——蒙標成事跡在社
生命的火焰 ——追記“熱愛新聞事業的
鮑志斌:“獨臂警官”為群眾撐起一片天
鄉村振興中的科技特派員曹海青:腳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