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國空間站兩名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完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任務,外媒對此高度關注。美聯(lián)社、法新社、英國《衛(wèi)報》、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等多家外媒報道了這一消息,并評價稱此舉是中國航天的“重要里程碑”,“中國載人航天能力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北京時間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xié)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中國宇航員成功在空間站外進行了首次太空行走,這是中國快速發(fā)展的太空計劃中,一個“重要里程碑”。
俄羅斯衛(wèi)星網指出,這是神舟十二號航天員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務,也是中國航天員13年來的首次出艙活動。
“和13年前相比,此次出艙時間更長、任務更復雜,體現(xiàn)中國載人航天能力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目前僅次于美國。”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分析指出。
法新社關注到,當天第一個出艙的中國航天員是劉伯明。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首次托舉劉伯明到指定位置,圓滿完成出艙操作。
法新社說,這是自2008年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的太空行走以來,中國宇航員的再一次太空行走。當年翟志剛的成功出艙,讓中國成為繼蘇聯(lián)和美國之后,第三個完成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國家。
英國《衛(wèi)報》也指出,這是中國近5年來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為了做好準備,航天員接受了超過6000小時的訓練。
報道稱,這次任務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上,關于這次太空行走的話題標簽獲得數(shù)億點擊量。一名社交媒體用戶寫道:“每一步的成就都讓我感動得難以言表。”
報道還稱,天宮空間站的使用壽命預計至少為10年,中國已表示,將對國際空間站合作持開放態(tài)度。
德國媒體指出,雖然中國空間站的設計規(guī)模小于美俄主導的國際空間站,但如果其在2022年按計劃完成初步建設目標,就很有可能取代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成為近地軌道的唯一長期載人航天器。

外媒關注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成功出艙:系
必勝客因環(huán)保問題被罰一萬多 業(yè)績剛有起
和黨旗合影
讓古籍“活起來” 中國古代童話作品展走
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蘇東青:培養(yǎng)中國夢的
保時捷也“翻車”?Taycan全球召回
購房者注意了,買房要具備這4個條件,不
這樣吃小龍蝦竟會中毒,濟南人要注意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致敬中國共產黨成
七一前夕習近平赴青海考察,踏上高原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fā)情況,山東交警隨
“親情沂蒙·多彩臨沂”主題活動成功在
山東郯城:春雨滋潤 臘梅嬌艷
清明將至 緬懷先烈
山東郯城:年關集市好紅火 請福納福福滿
國家安全部解密73年前絕密檔案 公布“永
碧血映忠誠 ——記模范共產黨員、全國
山東郯城:“中國好人”宋保印被羅榮桓
新疆8旬老人“植綠”不停歇:從沒放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