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葉觀山和前來祭奠的義安區鐘鳴鎮金榔中心小學學生一同默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4月的水龍山,生機盎然,滿目蔥翠。山腳下的水龍烈士墓旁,30位新四軍烈士長眠于此。
兩位老人,一片丹心。36年來,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鐘鳴鎮水龍村的葉觀山和戴小菊夫婦默默守護著烈士英魂。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三支隊五團和新四軍七師臨江團,在水龍村一帶同日軍進行戰斗,先后犧牲了30位革命烈士。葉觀山年幼時看見過戰爭的激烈,深知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死,是為人民犧牲的。”葉觀山說。
1985年,葉觀山向水龍村村委會提議重建烈士墓,得到21位退休老同志的慷慨捐助。當年,30位烈士的遺骸被集中安放在水龍烈士墓的墳冢內,并立起一座高2米、寬1.5米的大理石墓碑。
從建成起,葉觀山和妻子戴小菊主動承擔起守護烈士墓的責任。清掃墓地,擦拭墓碑,割除雜草,向參觀者介紹烈士們的英雄事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36年過去,葉觀山當年栽下的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庇護著烈士墓。年已80的葉觀山身體大不如前,但他仍然堅持每天到墓前,轉上幾圈,同烈士們拉拉家常。
“我不知道他們叫什么,但我知道他們是英雄。”葉觀山說,守護烈士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有生之年會一直守護在這里。

4月1日,葉觀山和妻子戴小菊在水龍烈士墓前緬懷烈士。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4月1日,葉觀山在擦拭水龍烈士墓墓碑。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4月1日,葉觀山和妻子戴小菊在打掃水龍烈士墓墓地。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4月1日,葉觀山和妻子戴小菊撣去水龍烈士墓墳冢上的落葉。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4月1日,葉觀山冒著小雨擦拭水龍烈士墓墓碑。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4月1日,葉觀山和妻子戴小菊在水龍烈士墓前整理瞻仰者敬獻的鮮花。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4月1日,葉觀山向前來祭奠的義安區鐘鳴鎮金榔中心小學學生介紹烈士的英雄事跡。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4月1日,葉觀山向前來祭奠的義安區鐘鳴鎮金榔中心小學學生介紹烈士的英雄事跡。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耄耋夫妻:一片丹心護英魂
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開展遠海訓練
揭秘“套路貸”如何鎖定“獵物”!一次
悼念戍邊烈士王焯冉:全國各地近五萬人
濟南三中市南校區舉行家委會愛心圖書捐
全球最大液壓機在中國實驗成功,超級飛
沿線護送
國內首個兒童分級閱讀行業標準發布 填補
清明將至 緬懷先烈
山東郯城:年關集市好紅火 請福納福福滿
新春假期遇見情人節 香港情侶共度浪漫節
北京:新春賞花燈
紅紅火火迎新年
日本女子30年出席7屆夏奧會 成奧運會“
百年瞬間丨新中國第一壩的建成
毛主席贈送尼克松的12字墨寶,或許是這
冉宏林:三星堆人的強迫癥讓坑與坑有了
山東郯城:半百“女漢子”拜師學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