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至24日左右。秋分之日,太陽黃經180度,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平分,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
秋分,八月節。
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至24日左右。秋分之日,太陽黃經180度,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平分,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清代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寫"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便是"金氣秋分"之象。
昨日秋分,秋分三猴
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故而不再打雷。
二候蟄蟲坯戶。“坯”是細土的意思,即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秋分習俗 —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于月宮中的嫦娥是女子,因此有“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傳統。

— 吃秋菜—
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 送秋牛—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里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大人們也參與。

養生 陰平陽秘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
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
收斂閉藏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也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等,都是這個季節有益的運動。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