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殿軍對媒體表示:女兒的奧數題他也不會做,不是因為題目難,而是奧數班解題的方法“不正常”。王殿軍認為,奧數題千奇百怪的解題方法,無助于數學學習,反讓學生“思維走歪了、興趣學沒了”。
奧數起源于蘇聯
1934年,蘇聯在列寧格勒大學舉辦了一次中學數學競賽,命名為“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次將數學學科與奧林匹克體育競賽聯系在一起。該活動在二戰期間暫停過幾年,至1962年發展為全國性競賽。在蘇聯,中學高年級的競賽優勝者,可以通過推薦,獲得免試讀大學的機會。
受蘇聯影響,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于上世紀50年代開展數學奧林匹克活動。1959年,由羅馬尼亞牽頭,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nternational Ma 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IMO舉辦之初,主辦國和參賽國主要是蘇聯陣營國家。至60年代中期,芬蘭、法國、英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先后加入。1974年,美國也派出選手參加。IMO漸具國際性。1976年,IMO第一次在西方陣營國家(奧地利)舉辦。自2008年起,每年派選手參賽的國家已達到100個左右。
在中國隨中蘇關系起伏
1956年,中國數學會指示下屬各分會,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舉辦中學生數學競賽。在華羅庚等人的倡導下,先于該年在北京、上海、武漢、天津四城市舉辦“高中數學競賽”。 至1965年終止。這與中蘇關系的波折起伏有關。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數學競賽活動重啟。華羅庚親自主持了規模空前的全國八省市高中數學競賽。
該年,鄧小平在與清華大學校長座談時提到:“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數學競賽中考得好的可選一些出去。物理化學也可搞競賽,把考得好的派出去學習。數學是學好自然科學的基礎,挑選競賽中優秀的十五、十六歲的青少年出國學五年,二十來歲回來就可起作用。”
1979年,8省市高中數學競賽擴展為全國數學競賽。這也是最后一屆“官辦奧數”。1980年,中國數學會決定將競賽模式由“完全官辦”更改為“民辦公助”。該會確立了新競賽模式的“一個性質”和“三大原則”:“一個性質是:數學競賽是一個群眾性的課外活動,屬于民間活動而不是政府的教育項目。三個原則是:一是民辦公助,全國數學競賽由數學會主辦,爭取行政部門的適當支持,由教育行政部門及科協資助;二是精簡節約,以1979年全國數學競賽為鑒,以精神獎勵為主;三是自愿參加,學生完全憑興趣參加比賽,不予強求。”
1981年,“各省市輪流組辦、由中國數學會普委會調節”,遂成為延續至今的中國奧數國內競賽模式。
被神化的奧數教育
1990年,中國舉辦IMO并取得優異成績,奧數熱度驟增。許多學校開始將奧數成績作為評判學生智力、能力的重要標準。由此催生出大批奧數培訓班。此后,中國不斷在IMO中斬獲總分第一,奧數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亦隨著媒體報道一再提升。奧數培訓面向的人群,也從中學生迅速擴展到小學生——1998年,“小升初”取消統一考試,奧數順勢“填補空白”,搖身成為名校(初中)擇生的重要參考依據。
官方對奧數熱的抑制,至晚始于1994年。教委基礎教育司召開各學科競賽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提出停辦奧校。但“奧數”已被神化,家長、學校亦俱廣泛接受了這種神化,類似抑制措施并無效果。
目前參加IMO的國家雖有上百個,但只有在中國,奧數才成為了一門“顯學”。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