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9月18日上午9點18分,伴隨著77聲禮炮,位于臨沂市河東區葛溝辦事處西安樂村南的臨沂阻擊戰殉國將士紀念園,正式落成開園。 紀念園由社會愛心人士捐建,以紀念77年前的葛溝阻擊戰中犧牲的486名抗戰英烈。
西安樂村原村支書,70多歲的劉敬禮老人,握著趕來參加開園活動儀式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作協簽約作家常芳的手,連聲說著感謝,代表全村鄉親們感謝她,代表埋在葛溝的抗戰英烈的親人們感謝她,因為作家常芳的到來采訪,出版長篇小說《第五戰區》,并奔走呼吁,西安樂村抗戰殉國將士紀念園的建設落成才最終夢想成真。
2.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魯蘇皖廣大地區被國民政府劃為“第五戰區”。1938年2月,日軍板垣師團從青島登陸,途徑臨沂,計劃與濟南、南京出發的日軍對正在部署徐州會戰的60萬中國軍隊形成合圍。臨沂阻擊戰打響。
臨沂阻擊戰從2月15日(農歷正月16日)在沂水縣的穆陵關打響,到4月20日國軍撤出戰斗轉移,臨沂淪陷,共歷時兩個多月,成功阻擊日軍,保證了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4月6日)。臨沂阻擊戰是抗戰時期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勝利。國民政府稱“開抗日勝利之先河”。我軍共傷亡25000多人,殲滅日軍5000多人。其中,第五戰區第二游擊總隊司令劉震東在莒縣壯烈殉國;海軍陸戰隊第五大隊官兵在穆陵關大部犧牲;駐防臨沂的第3軍團13000多人,只剩1800多人;張自忠將軍的59軍22000多人,只剩9000多人。另外,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以及多支民間抗日武裝,也都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臨沂阻擊戰的主要陣地在葛溝與湯頭一帶,俗稱葛溝阻擊戰。根據資料記載,葛溝阻擊戰從1938年3月5日開始,3月18日結束,擔任阻擊任務的我軍共傷亡8000多人。其中葛溝鎮以北的西安樂村,戰后清掃戰場時,共有486位無名烈士掩埋在西安樂村。
在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拍攝的紀錄片《我的抗戰》中,有對葛溝阻擊戰的詳細介紹。其中專門有記者2009年去重慶采訪還健在的原籍山東棲霞的李宗岱老人,他當時擔任第3軍團40軍野戰補充團二連連長,在葛溝陣地阻擊日軍半個多月,全連只剩幾個人。
3.2012年11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簽約女作家常芳,為完成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到沂南縣深入生活采訪,創作抗戰題材長篇小說《第五戰區》。
在臨沂市與河東區宣傳部門領導陪同下,常芳專門到西安樂村采訪,以臨沂阻擊戰為背景,創作出版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長篇小說《第五戰區》,小說全文37萬字。其中在11章、12章中專門寫了發生在西安樂村的戰斗。
2014年5月,《第五戰區》在中國作家雜志發表,9月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被媒體和評論界譽為“再現全民抗戰的壯麗史詩”,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扛鼎之作。
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文匯報、解放軍報、文藝報、大眾日報、齊魯網等媒體紛紛刊發評論文章。
常芳在《創作札記》里這樣寫到:“葛溝鎮在建國前曾屬于沂水縣,建國后在行政上隸屬于沂南縣,幾年前又劃歸了臨沂市的河東區。葛溝阻擊戰是臨沂阻擊戰的一個重要陣地,而西安樂村又是葛溝阻擊戰的一個主要陣地。而且,西安樂村是我動筆寫《第五戰區》之前,采訪的最后一個村子。因為僅僅在這一個村子里,就埋葬著近五百名在臨沂阻擊戰中殉國的中國軍人。現在,他們已經寂靜地,在這里長眠了七十七年,我們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們的家鄉在何處,他們的名字叫什么。”
4.2014年7月1日,西安樂村開黨員會,老黨員們又聊起這件事,想起作家常芳,就給她打電話,尋求幫助。“打完電話,我一晚上沒睡著,先是我們幾個老頭一起商量,后來跟書記和村主任說,都很支持。現在全村人都知道我們要干一件大事。”老書記劉敬禮說。
他們最初的想法,本來只是想立一塊碑,讓以后的祭奠找到方位,“現在在農村,給老人立個碑也要5000多元,實在不行我們就自己花錢立一塊碑。”上寫“臨沂阻擊戰無名烈士之墓”。
常芳開始幫助西安樂村聯系企業贊助,起草尋求社會各界幫助建設抗戰無名烈士陵園的方案。建設方案見附錄。
5.2015年3月27日,作家常芳到沂南縣舉行贈書活動。向沂南縣的戴懷清、徐乃榮等抗戰老兵贈送剛出版的長篇小說《第五戰區》。陪同采訪的大眾日報記者王世翔、山東省政協聯合日報記者吳欽景、喬文、齊魯周刊記者吳永強等。
贈書活動結束后,臨沂市文聯副主席張世勤、沂南縣文聯主席仲崇軍、沂南縣作家協會主席高軍等陪同常芳,一行人下午四點來到葛溝鎮西安樂村。
齊魯周刊記者吳永強成為國內第一個采訪西安樂村抗戰烈士事跡的媒體記者。
6.月28日,吳永強在微博微信上率先發出西安樂村籌建抗戰烈士陵園的消息。引起媒體圈關注,山東商報、齊魯網等媒體記者與他聯系,籌劃采訪事宜。
7.4月3日《齊魯周刊》率先發表《臨沂西安樂村:被遺忘的486名國軍陣亡將士》長文,第一次向“世界”公開報道了被遺忘的486名抗戰英烈。
8.4月3日,齊魯網也在頭條刊發《486名臺兒莊戰役將士埋骨荒野 紀念設施或年內落成》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齊魯網記者于鵬介紹,一直關注省內抗戰老兵的兩位山東企業家山東泛華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存民、山東賽控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在看到報道后,亦表示愿意承擔相關費用。兩人多次對多位陷入困境的省內抗戰老兵伸出過援手。
9.月5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專門發表評點。
【人民微評:讓英烈享有殿堂與榮光】挫敵鋒,傷其銳,英雄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精忠耿耿,赤心可鑒,本應享受后人祭拜,豈可拋尸荒郊,白骨露野?所有為國捐軀的英烈,都應有容身之所,都該享受應有的冠冕與榮光。清明時節,為華夏之英敬獻鮮花,勿忘英烈,勿忘民族大義!
10.4月8日,恰逢臺兒莊大戰勝利77周年。在距離臺兒莊一百多公里的西安樂村,一場為祭奠486名陣亡將士舉行的小型儀式低調肅穆。由齊魯網、山東商報、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等發起的為無名將士修建墓園的行動,也由此正式啟動。
《新周刊》創辦人、一直帶領一眾演藝界明星從事關愛抗戰老兵活動的孫冕先生便由廣州飛抵臨沂。 著名導演徐克、何平,演員張國強、陳坤、鄧超、孫儷、高圓圓、周迅、佟大為等演藝界明星,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趙旭、薪火文化公益基金溫玉青、長江商學院總裁班成員等各界人士都進行了捐款。
11.4月9日,著名抗戰英雄、“獨目虎將”李宗岱的兒子李大淮來到了臨沂葛溝西安樂村。這一天,臺兒莊大戰勝利77周年祭奠英烈儀式在棗莊臺兒莊舉行,家住重慶的李大淮應邀參加。之后,他輾轉來到西安樂村。77年前的臨沂阻擊戰,他的父親,著名抗戰英雄、“獨目虎將”李宗岱曾在這里戰斗過。
12.國內媒體繼續關注臨沂阻擊戰抗戰烈士陵園問題。
4月9日,《南方周末》發表記者于冬采訪文章《合作之戰,人民之戰》
4月27日,《新京報》發表記者王瑞鋒采訪文章《不能讓抗戰烈士埋骨荒野》
6月15日,上海《新民晚報》發表記者文章《臨沂村民籌建抗戰烈士陵園將落成》
13.7月7日上午,在“七七抗戰”78周年之際,在臨沂阻擊戰中的葛溝阻擊戰戰場,臺兒莊戰役葛溝阻擊戰無名將士陵園在葛溝西安樂村正式奠基。
14.7月10日,作家常芳與大眾日報記者王世翔、齊魯周刊記者吳永強再次來到西安樂村。一場小雨讓久旱的魯南大地享受到片刻的濕潤。
臨沂文聯副主席張世勤、沂南縣作協主席高軍陪同。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巨大橫幅標語下,在村南486名將士埋骨的楊樹林里,記者看到,大部分樹木已被砍掉,樹林北部原來的臭水塘邊,一輛挖掘機正在作業,計劃挖掉淤泥,填充進新的泥土,兩片地域共同構成了烈士墓園的主體。烈士墓園建設奠基儀式時寫有“為486名英烈安家奠基儀式”的橫幅仍掛在現場。
在建設工地采訪時,記者還遇到冒雨趕來捐款的山東重工集團山重建機公司的孫部長一行。捐款之后,孫部長等人表達了他們對陣亡將士的崇敬之情,停留片刻便離去。2012年8月,這家公司生產的挖掘機曾作為聯合國維和部隊執行維和任務的挖掘機,遠赴非洲肯尼亞執行維和任務。
15.7月17日,齊魯周刊發表吳永強采訪文章《再訪西安樂村:建設中的抗戰烈士紀念園》,向社會披露了陵園建設情況。
16.8月16日,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用整版的篇幅首次刊發了記者王世翔的攝影報道《致敬抗戰老兵:無名的豐碑》,圖文并茂地介紹了西安樂村烈士陵園建設緣起、建設進度等。
17.9月18日上午9點18分,伴隨著77聲禮炮,位于臨沂市河東區葛溝辦事處西安樂村南的臺兒莊戰役臨沂阻擊戰殉國將士紀念園,正式落成開園。
活動主持人,齊魯網記者于鵬,發起者、捐獻者、建設者代表,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成員、抗戰史專家學者、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當地村民等近千人來到現場。
山重建機公司領導和黨員代表60多人,參加了臨沂阻擊戰殉國將士紀念園開園儀式。“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山重建機將用實際行動來紀念在國家危難之際為國捐軀的烈士!”山重建機公司領導表示。山重建機作為一家民族挖掘機品牌,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注重社會責任的踐行。
西安樂村現任黨支部書記邵明乾說,“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希望為那些殉國將士立碑,沒想到現在建起了這么大的紀念園,以后讓后輩子孫一定要記住那一段歷史!”
葛溝中學校長王友成表示,紀念園開園后,學校將把這里作為學生的愛國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到這里緬懷殉國將士,銘記歷史,接受教育。
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副會長劉國棟說,“雖然,葛溝阻擊戰僅僅是臺兒莊戰役的前哨戰,但卻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我們決不能忘記那些在戰斗中犧牲的將士們,必須永遠紀念、深刻銘記。”
西安樂村村委會主任劉建富,代表全體村民對社會各界人士的無私幫助表示誠摯的謝意,“全國各界愛心人士的公益之舉,為社會、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才建起這個紀念園,我代表全村村民向所有愛心人士說聲感謝。”
18.長篇小說《第五戰區》獲得山東省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征文一等獎。
常芳對記者說:“我很清楚認識到,這個獎不是授予我們獲獎者個人的,而是對我們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偉大的抗戰精神的褒揚,是為了向英雄的抗戰先輩們致敬。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艱苦卓絕的抗戰斗爭生活,本身就是偉大的史詩。我想特別說明的是,無論一個作家寫出了多么優秀的作品,但是對于廣闊的現實生活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渺小的。尤其對于偉大的抗戰精神來說,無論多長的史詩和鴻篇巨制,都只能反映其一二。”
對于深入生活,她感慨地說:“最近幾年,我在沂蒙山區深入采訪、深入生活,采訪抗戰老兵,采訪抗戰英模,尋訪戰場故地,深切地感受到了山東軍民、尤其是沂蒙山區人民波瀾壯闊的抗戰斗爭的偉大。同時,也深切地體會到了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精神,深刻地領悟到“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主人”這一簡單而又樸素的真理,更加深切地認識到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對文藝界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望,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創作出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偉大作品來。”
19.在接受山東大學教授、青年評論家馬兵的訪談時,常芳說:“到目前為止,《第五戰區》可以說這是我最滿意的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里,應該說我是對“戰火中的故鄉”做了一次最深情的貼近和回望,它讓我重新認識和理解了我生長的這塊土地,這塊土地上生存的男女老少,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革命與戰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往往最能代表我們在某些時候的處境和對某些事物的認識。在創作這部作品之前,我對沂蒙山區的認識就處于這樣一種狀態。而在這部作品的整個創作過程中,不論是對沂蒙山區的風物人情本身,還是對革命,戰爭,人性,都有了一種不同與以往的解讀。
常芳說,《第五戰區》的出版還帶來了一個意外收獲,就是對建設臨沂阻擊戰抗戰無名烈士陵園的推動。這部小說以1938年臨沂阻擊戰為背景,呈現了全民抗戰的壯麗史詩。我在沂蒙山區采訪了很多抗戰老兵,也到臨沂市河東區葛溝鎮的西安樂村,在村里人的帶領下,來到當年草草埋葬的486名國軍官兵的墓地憑吊。村頭的荒涼墓地,讓人一陣陣心寒。村里人告訴我,他們一直想為這些抗戰烈士們立個碑紀念,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一直不了了之。
因為《第五戰區》的出版,使村里人重又堅定了信心,他們找到我,希望得到我的幫助,為臨沂阻擊戰中這些壯烈殉國的烈士們建個陵園。我立即聯系了媒體記者,并親自開車帶他們去采訪,同時聯系熱心企業捐助資金。很快,抗戰烈士埋骨荒野的新聞引起社會各界和政府部門的關注。現在,一座抗戰烈士紀念館正在籌建中,犧牲在臨沂阻擊戰中的25000多名抗戰英烈,將有他們的安息之地。”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資料整理。)
附錄:常芳擬稿倡議《建設西安樂村臨沂阻擊戰無名烈士紀念陵園》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臨沂市河東區葛溝鎮西安樂村在臨沂阻擊戰無名烈士墓地籌建紀念陵園
臨沂阻擊戰抗日烈士墓園建設說明
(2015年3月27日)
一、彪炳千古的臨沂阻擊戰
抗戰全面爆發后,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魯蘇皖廣大地區被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劃為第五戰區。1938年2月,日軍板垣師團從青島登陸,途徑臨沂,計劃與濟南、南京出發的日軍對正在部署徐州會戰的60萬中國軍隊形成合圍。臨沂阻擊戰打響。
臨沂阻擊戰從2月15日(農歷正月16日)在穆陵關打響,到4月20日國軍撤出戰斗轉移,臨沂淪陷,共歷時兩個多月,成功阻擊日軍,保證了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4月6日)。臨沂阻擊戰是抗戰時期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勝利。國民政府稱“開抗日勝利之先河”。我軍共傷亡25000多人,殲滅日軍5000多人。其中,第五戰區第二游擊總隊司令劉震東在莒縣壯烈殉國;海軍陸戰隊第五大隊官兵在穆陵關大部犧牲;駐防臨沂的第3軍團13000多人,只剩800多人;張自忠將軍的59軍22000多人,只剩9000多人。另外,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以及多支民間抗日武裝,也都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二、葛溝鎮西安樂村的無名烈士墓
臨沂阻擊戰的主要陣地在葛溝與湯頭一帶,俗稱葛溝阻擊戰。根據資料記載,葛溝阻擊戰從1938年3月5日開始,3月18日結束,擔任阻擊任務的我軍共傷亡8000多人。其中葛溝鎮以北的西安樂村,戰后清掃戰場時,共有486位無名烈士掩埋在西安樂村。
在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拍攝的紀錄片《我的抗戰》中有對葛溝阻擊戰的詳細介紹。其中專門有記者2009年去重慶采訪還健在的原籍山東棲霞的李宗岱老人,他當時擔任第3軍團40軍野戰補充團二連連長,在葛溝陣地阻擊日軍半個多月,全連只剩幾個人。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女作家常芳,曾在2012年9月在臨沂市與河東區宣傳部門領導陪同下,專門到西安樂村采訪,以臨沂阻擊戰為背景,創作出版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長篇小說《第五戰區》,其中在11章、12章中專門寫了發生在西安樂村的戰斗。
三、“臨沂阻擊戰抗日烈士墓園”建設計劃
西安樂村民一直銘記著埋葬在西安樂村的無名抗日烈士。每年的清明節,村民都會自覺在墓地上為他們祭奠。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深切緬懷抗日烈士,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西安樂村邵明乾、劉建富、劉敬禮、劉敬運、劉敬松、岳希存等十幾位黨員的倡議下,村兩委會決定在村東抗日烈士墓地的基礎上,整修為抗日烈士墓園,為烈士豎立墓碑,栽植松柏,壘砌墓園圍墻等。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和民政部門的支持,在條件成熟時,在墓園的基礎上再擴建為抗日烈士陵園。
抗日烈士墓園的建設資金自籌,同時尋求抗戰老兵后人的支持,尋求社會各界以及熱心企業的支持,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聯系人:葛溝鎮西安樂村原支部書記 劉敬禮13854982067
原村主任 邵明乾13173095571
現村主任 劉建富 13181229960
作者常芳
全國首個民間公益眾籌殉國將士紀念園在臨沂落成
調研
常芳著作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