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9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備發展史。以1949年為分界:新中國成立前22年武裝奪取政權的斗爭中,解放軍是以“小米加步槍”這類簡陋的武器戰勝強敵;新中國成立后則以增強國防現代化建設來解決裝備問題。天安門廣場上舉行的歷次閱兵,都是解放軍武器發展水平的一個“窗口”。
開國大典時檢閱雜式武器,
毛澤東說“既高興又不高興”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受閱部隊只能配備“萬國牌”雜亂裝備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
開國大典上的解放軍受閱部隊按海、陸、空三軍序列編組,共計1.64萬人。那時海軍、空軍還沒有完成組建,參閱主力是第67軍的步兵199師和戰車第1師。陸軍參閱的武器有日制、德制、英式美制和捷克式,湊出的17架飛機也是美制和英制。受閱時走在最前面的海軍方隊,只是從大連海校臨時調來的徒步水兵。有人感嘆說,這次閱兵式上出現的各種裝備,只有騎兵的戰馬是我們國家自己產的。
開國大典時的毛澤東表情始終凝重,“又愉快又不愉快”。毛澤東后來回憶說:中國解放我是很高興的,但是總覺得中國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為中國很落后,很窮,一窮二白。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馬上發出號召:“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
依賴蘇制裝備近10年,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承擔著巨大風險決定出兵朝鮮,蘇聯以出廠價五折和少量無償的方式提供武器。四年間,中國用購買和仿制的蘇制武器裝備了106個陸軍師,其性能雖屬二次大戰時的水平,卻畢竟實現了全軍武器的標準化、系列化。
195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新拓寬的長安街上展示的新裝備九成以上都是由國內軍工廠生產出來的,受閱的步兵全部手持56式沖鋒槍或半自動步槍,炮兵裝備的是59式高炮和加榴炮,裝甲兵裝備的是剛剛出廠的59式坦克。
不過這一飛速性的躍升基礎并不穩固,因仿制那些新武器時并沒有完全吃透其技術,也缺乏創新能力。此時中蘇兩國發生了爭吵,就在此次天安門城樓上閱兵時,赫魯曉夫就很不客氣地向毛澤東詢問說:“我們把專家撤回來怎么樣?”毛澤東以毫不在乎的口氣回答說:“那也好。我們自己搞,也是個鍛煉。”
果然,1960年蘇聯撤走了專家,并在1962年對華完全停止武器和國防技術出口,中國武器發展進入了一個靠獨立自主的探索階段。
從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間,我國在重點攻關的“兩彈一星”(導彈、核彈和人造衛星)項目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常規裝備卻大都發展緩慢。至70年代后期,中國的主戰裝備如坦克、戰斗機還停留在50年代后期的水平。直至1978年末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國家實行了改革開放,軍工生產和軍隊裝備才又煥發了新機。
1984年國慶閱兵時,中國的戰略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是當時最具威懾力和震撼力的洲際打擊武器
鄧小平在檢閱 (油畫 邵亞川)
開國大典 (油畫 李宇一)
2009年10月1日國慶60周年閱兵表現出“幾增幾減”——徒步方隊減少,裝備方隊增加;陸軍方隊減少,海空軍和二炮方隊增加;參閱兵力減少,高技術和特種兵方隊增加。閱兵分隊組成的變化,實際上反映解放軍內部的結構性變化,那就是高技術含量的部隊代替步兵占了全軍的主體。
1999年“受閱武器95%都是國內生產的”,但國內航空工業還不能生產第三代戰斗機。到了2009年,飛過天安門廣場的飛機均為國產,由此實現了參閱武器的全部國產化。參閱的戰斗機如殲10、殲-11都屬第三代,中國的國防科研和生產水平又有了跨代飛躍,已經形成了以第三代噴氣式戰斗機為骨干的空戰力量。神秘的國產預警機,首次加入受閱陣營。它作為一種集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功能于一體的高技術裝備,被譽為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空中領袖”,可以成為空戰能力的倍增器。
中遠程導彈特別是戰略核導彈,幾十年來一直是“鎮國之寶”,戰略導彈部隊在每次大閱兵中都特別令世人矚目。勝利日閱兵中,中國第二炮兵以6個裝備方隊、7種導彈武器型號同時登場亮相,這也是歷次閱兵中同時展示導彈枚數最多的一次。除展示了兩種能實施洲際戰略攻擊的核導彈外,還展出了新型中近程戰術導彈和巡航導彈,說明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如今已經成為了國家一支重要的戰略力量。
2015年閱兵的另一個亮點,是參閱飛機數量創下閱兵史之最。飛越天安門廣場的空中梯隊與歷屆閱兵相比,其規模更大,而且囊括陸、海、空三軍,即空軍和海軍的航空兵以及陸軍的大量直升機。直升機梯隊的規模不僅為前所未有,主力又是近年剛服役的后兩種武裝直升機即直-19和武直-10。這些直升機屬于陸軍航空兵,它們作為立體突擊主戰力量,具有快速機動、精確打擊的獨特優勢和廣泛的戰場適應性和戰術靈活性,表明中國傳統的“鐵腳板”陸軍已邁向飛行化。
中國軍隊是從傳統的陸軍發展而來的,世界軍事科技的發展和戰爭演變,早已使空中攻防成為軍事斗爭的關鍵。這次“九三”閱兵以航空兵的規模為最大,正顯示出中國軍隊現在和今后的發展重點之所在。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