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睡眠少的老人不同,95歲的楊振寧現在還可以像年輕人一樣‘睡懶覺’,早上9點多鐘起床,處理一些郵件,中飯后再睡一兩個小時午覺,下午四五點鐘出現在距離家一公里的清華園科學館辦公室里。
“你坐在我的左邊。”楊振寧說。他的左耳聽力更好一些——依然需要借助助聽器。但在很多方面他又完全不像一個95歲的老人——他有一雙依然明亮的眼睛,說話時聲音洪亮,思維敏捷,幾十年前的細節回憶起來一點也不吃力。
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
毋庸置疑,楊振寧是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著名華裔物理學家、MIT數學系教授鄭洪提供了一個形象的說明:物理學界有一個通俗的說法,諾貝爾獎分為三等,第三等的貢獻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貢獻是第一等的1%,60年前楊振寧與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獲得的諾貝爾獎是其中的頭等——愛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特獎。
實際上,楊振寧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宇稱不守恒理論,而是楊-米爾斯理論,如果說前者讓他成為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后者才真正奠定了他的一代大師地位。?像許多重要的理論一樣,楊-米爾斯理論得到驗證并被主流接受經歷了多年時間。 引導楊振寧的正是他所傾心的美。
與很多科學家不同的一點是,楊振寧非常注重taste和風格,他喜歡用美、妙、優雅這一類的詞描述物理學家的工作。
在寫作上,他也有同樣的偏好,“能夠10個字講清”特勒講過一個故事。特勒建議楊振寧將一個“干凈利落”的證明寫成博士論文。兩天后楊振寧就交了,“1、2、3,就3頁!”特勒說:“這篇論文好是很好,但是你能寫得長一點嗎?”很快,楊振寧又交上了一篇,7頁,特勒有些生氣,讓他“把論證寫得更清楚、更詳細一些”。楊振寧和特勒爭論一番后走了,又過了10天,交上了一篇10頁的論文。這次,特勒“不再堅持,而他也由此獲得他應該獲得的哲學博士學位”。
正常的天才
在楊振寧的學術生涯里,從不趕時髦做“熱門研究課題”。“倒不是說它們都不重要,而是我自己有我自己的興趣、品位、能力和歷史背景,我愿意自發地找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方向。”楊振寧后來解釋說。因此他從不贊成“苦讀”,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你做一件工作感到非常苦,那是不容易出成果的。”
楊振寧一生在象牙塔中,這讓他一生保持著某種簡單與純真。但另一方面,楊振寧又不像一個象牙塔里的人。他興趣廣泛,1970年代以后他愿意走出書齋,出任全美華人協會首任會長,做促進中美建交的工作就是一個例子。面對他關心的重要問題,他還總是忍不住發表意見,“動不動還是我要寫篇文章,我要表明我的觀點。”
他性格開朗,做研究的時候,幾何題目想不出來,先放一放,唱兩句歌,兜一圈回來再來。好友黃昆有個極貼切的評價,他說‘楊振寧是一個最正常的天才’。
另一個細節也很能反映楊振寧的性格。香港中文大學很早就想授予楊振寧名譽博士學位,但楊振寧一直沒有接受,因為在1997年之前,授予儀式上有一個英國傳統,接受榮譽學位的人要到英國校監面前鞠躬,然后校監拿一根小棍子在接受者頭上敲一下,而楊振寧不愿意對著英國人行這個禮。等‘香港一回歸,校監是中國人了,他立即接受了’。
關于楊振寧和翁帆的婚姻。量子電動力學奠基人之一弗里曼·戴森不明白在中國“為什么人們要對一位新太太抱有敵意”。作為朋友,他為楊振寧感到開心。“楊自己告訴我第二段婚姻讓他感到年輕了20歲。”
楊振寧回國后一直住在清華園勝因院一幢綠樹環抱的幽靜的乳白色二層小樓里,杜致禮剛去世的時候,朱邦芬曾去過楊振寧家幾次,“確確實實他一個人生活很孤單。就住在那個地方,我看他晚上就是一個人,有時候就看看錄像,看看電視。他自己也說,他說他不找翁帆,也會找一個人過日子,他不是太喜歡一個人很孤單地這么走。”
楊振寧在一次采訪中談到他與翁帆的婚姻:“我們是不同時代的人,婚后,我們彼此學習到一些自己以前沒經歷過的事情。”
楊振寧與妻子翁帆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