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拍攝的井頭山遺址發掘的距今8000年左右的陶片。
新華社寧波5月30日電 30日上午,浙江省余姚市井頭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正式發布。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
井頭山遺址位于寧波余姚三七市鎮,東距田螺山遺址1.5公里,2013年因廠房建設勘鉆時發現。經考古勘探進一步確認為一處埋藏很深、時代較早的史前文化遺址。

5月30日拍攝的井頭山遺址發掘的距今8000年左右的梅花鹿角。
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碳十四實驗室等多家實驗室測定,井頭山遺址的年代在距今7800~8300年之間,遺址年代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這是寧紹平原史前考古年代學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也將寧波地區人文起源的歷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礎上再往前推進了1000多年。
2019年9月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浙江省文物局統籌組織,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等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貝器等人工遺物和早期稻作遺存,以及極為豐富的水生、陸生動植物遺存,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收獲。

5月30日拍攝的井頭山遺址發掘的距今8000年左右的狗頭骨。 新華社記者 鄭夢雨 攝
專家表示,井頭山遺址除了自身重大的歷史和學術價值外,發掘過程也頗具學術價值。此次考古發掘,是一次鋼結構圍護基坑工程成功運用于超大埋深地下遺址的考古發掘,為深埋的遺址考古發掘在方法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由此,井頭山遺址發掘與南海1號沉船發掘、四川江口張獻忠沉銀遺址發掘清理一道成為我國針對不同環境條件特殊對象考古發掘的三個經典范例,在國內沿海環境下的史前遺址考古中具有首創意義。(記者顧小立、鄭夢雨、馮源)

5月3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清理井頭山遺址出土的貝殼。 新華社發(張旭東 攝)

浙江余姚發現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
世界無煙日 宣傳進校園
“若有戰、召必回!”他們在退役儀式上
湖南株洲舉行泡泡跑迎兒童節
北京:寓教于樂 學習垃圾分類
河北武安:打造特色戲曲小鎮
全球首例新冠滅活疫苗最快今年底上市 國
信用卡逾期還能快速“上岸”?背后牽出
珠峰測量順利完成!創造了中國人在峰頂
熱評兩岸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何沒提“
福建寧德山區“馬幫”運貨
山東郯城:銀杏花開“幸運來”
上海迪士尼重啟首日 第一位游客6點開始
疫情防控不減壓 復工復產正加速——武
北京天安門廣場設置花壇迎“五一”
凌晨4點,疫情下的美國遭遇了世界上最浪
當好焦裕祿精神繼承人
沿著老焦的腳印走
守護健康的“擺渡”村醫
山東郯城:母女倆共“結對”貧困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