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邊隨診
床頭問診
“流動醫院”
房山區大安山鄉,坐落在房山北部的崇山峻嶺間,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1座。
“滴滴”,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上,大安山鄉衛生院的醫療巡診車開過來了。從2014年起,一群身穿白大褂、肩挎巡診包、扛著醫療器械的醫生們,便長年累月在深山小路上奔波。5個巡診隊,每周要為深山中的4000多常住人口提供下鄉巡診服務,他們的診療服務足足覆蓋了70多平方公里。深山巡診隊讓大安山百姓足不出村,甚至在床邊炕頭、田邊地頭、路邊村頭,即可享受到集醫生問診、醫技檢查、治療開藥、司藥結賬、康復護理于一體的醫療服務。
“最開始,別說醫生、護士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意去巡診,就連村民都覺得我們是江湖騙子。” 大安山鄉衛生院任黨支部書記、院長的王金輝說,經過了4年的努力,醫生們爭著去巡診,要說今天不讓哪個醫生去巡診了,醫生當場就能急眼了。村民們更是親切地稱巡診隊是“山區百姓的守護神”。
難題
深山老人看病難
有病只能靠“扛著”
大安山鄉擁有常住人口4000多人,絕大多數是老弱病殘,子女和親友常年不在身邊。不少人距離最近的醫療點也有三四里地。除了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之外,一些山區老人還落下了骨關節炎或老寒腿,有的雙腿已經嚴重變形,有的則因高齡或患重病臥床不起,連出家門都困難。
2013年12月底,王金輝被調任至大安山鄉衛生院任黨支部書記、院長。那時候,雖然大安山鄉衛生院設有內科、外科、中醫科、口腔科、防保科、婦幼科等十余個科室,醫務人員和職工37人,但是每天的門診接診量卻不足30人。王金輝發現,醫生們每天一本書、一杯茶,無所事事。百姓到醫院看病,有的醫生頭也不抬,冷冷地說句“開什么藥”?然后刷刷地開張處方:“拿藥去吧”。“大夫,我這病……”“吃完藥再說吧”。不到兩分鐘,就把患者打發走了。
王金輝隨即展開了調研,他發現,大安山由于地處深山區,地形陡峭,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1座,最高的山海拔甚至超過了1600米。而村民的家就分布在深深的溝谷或高高的山坡上,東一片,西一片,居住十分分散。層巒疊嶂擋住了老年人出山看病的步伐。有老人和王金輝說,自己腿腳不好,行動不方便,想要走出深山看病太難了,有病只能靠“扛著”。
調研的結果讓王金輝痛心,也讓他陷入了沉思。一邊是百姓享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而另一邊是大量醫療資源閑置,這個難題到底該如何破解?
2014年,王金輝拍板決定,組建醫療隊,開展“深山巡診”,把醫療衛生服務送到出不了山的百姓身邊。
排斥
熱臉貼上冷屁股
村民懷疑不買賬
2014年春節剛過,乍暖還寒,迎著依然寒冷的瑟瑟山風、踏著尚未完全融化的冰雪,醫療隊開始了深山巡診。
但萬事開頭難,王金輝的一片好心,深山里的老百姓最初可一點都不買賬。
帶著B超、心電圖機、血糖儀、血壓計等醫療設備和成箱的藥材來到村里,王金輝興沖沖地帶著醫生護士們開始擺攤看病了。但吹著山風在村里凍了整整一個上午,村里人大多湊過來看看熱鬧就走了,偶爾幾個人來量個血壓,醫生還沒來得及問話,村民已經跑了,愣是沒有一個人敢找大夫看病開藥的。
有村民冷嘲熱諷地說,人家醫生都穿著白大褂,往干干凈凈的醫院一坐,你們這大夫,自己跑到大山里頭來,往石頭上一坐就想給人看病?不會是江湖騙子吧。
來巡診的醫生建議剛剛量完血壓的村民說,您是高血壓,但是您現在吃的這個藥效果不太好,您換另外一種新藥吧,比您現在吃的藥效果好。村民不干了,用懷疑的眼神瞥著醫生說:“我這藥吃了十多年了,憑什么你一來就讓我換藥啊。你們的藥是不是賣不出去、快過期了啊,所以跑我們這兒賣藥來了。”
面對這些冷嘲熱諷和懷疑、鄙視的目光,一些醫生心里涼了半截,滿肚子委屈。“放著舒適的辦公室不呆著,干嗎自討苦吃,招人不待見”。“下鄉巡診又不漲工資,干嗎要用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醫生們的積極性也被打擊了,誰都不愛再去巡診。
堅持
風雨巡診近四年
服務2.7萬人次
王金輝沒有泄氣,他給衛生院的黨員們開會,“你們是黨員,你們必須帶頭去巡診”。最終,全科醫生、護理人員、公共衛生人員和藥劑人員等,一共組成了五支巡診小分隊,其中四支小分隊由經驗豐富的黨員醫生任隊長,每個隊伍負責兩個村,每周必須到所負責的村至少巡診一次。另外一支小分隊則由黨支部委員、主管業務的副院長任隊長,負責組織協調、工作管理、業務指導和監督考核。
逐漸地,大安山百姓的床邊炕頭、村口路邊、田間地頭的大樹下、石頭上都成了醫生們的“臨時診所”,不光能床頭問診、地邊看診,醫生們還逐漸創出了招手即診、路邊隨診的新招。有些地方不能用電腦,也沒有辦公的桌椅,醫生們就從身邊找塊平一點的石頭,或以自己的膝蓋為“桌”,路邊一蹲就開始問診、斷脈、開處方。
不光能看病、抓藥,村民還能現場交錢結賬,甚至辦理合作醫療報銷手續。一支深山巡診隊就是一座集醫生問診、醫技檢查、治療開藥、司藥結賬、康復護理等為一體,涵蓋醫院全部職能的“流動醫院”。
遇到不通公路,或是有村民行動不便無法出家門,醫生們就背著藥箱,扛著醫療器械,沿著崎嶇的山路步行到村民家里巡診。
平時巡診還好,遇上風天、雨天、雪天可就慘了。山里的風有時又大又野,刮得人們身子站不住、眼睛睜不開,甚至把巡診車都刮得直晃悠。夏天,山里的雨來得快,剛才還晴朗無云,一會兒就陰云密布,暴風雨頃刻而至,瞬間山洪暴發,泥石流如奔騰的野馬順勢而下。一次,暴雨引發了山體滑坡,山坡上的浮石滾落下來,埋住了半邊公路,路邊的大樹則被大風刮倒、橫七豎八地倒在路上。醫護人員二話不說集體下車,搬石頭的、清理路面的、挪移樹木的,待路面能容巡診車通行,立馬上車繼續趕往巡診的村子。
一年過去了,人心也在慢慢轉變。過去遠遠觀望的村民,如今每到巡診隊到來的日子,早早就在村口等候。醫生們一下車就開始和熟悉的村民打起招呼來:“藥吃完了,感覺怎么樣?”“還有哪些地方不舒服?”看完病的村民也不肯立刻離去,他們握著醫生的手往家里拽,“來家喝口水”、“吃完飯再走,哪能不吃飯啊”。看到不肯留下吃飯,連水都不肯喝一口的巡診隊忙活了一上午準備離去,村民們說,“一輩子都忘不了你們的好”、“閨女啊,謝謝你了,沒有你們,我這條老命就沒了,你們真比我親閨女還親。”
2014年至今,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大安山鄉衛生院的巡診隊行程達2.8萬公里,服務2.7萬人次。枯燥乏味的數字,帶來的卻是深山百姓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的大提高。醫療巡診隊用自己持之以恒的堅定步伐打通了服務深山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