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釣魚竿、一頂安全帽、一捆登山繩、一身黃馬甲……身為一名放繩工,這就是李培生在黃山風景區工作的所有家伙什。
看似簡單輕便,卻藏著日復一日的訓練成果。膽識、技術、體能,缺一不可。
放繩工是景區環衛的一個特殊工種。需要在懸崖峭壁上去揀拾游客扔下的垃圾、隨風落向山谷的塑料袋……在很多人眼里,這是一項既辛苦又危險的工作,不僅需要體力,還要膽大心細。

在懸崖上拾撿完垃圾后,李培生一身輕松。侯晏 攝
今年,是李培生在黃山風景區工作的第25個年頭。從最初的檢票工作,到后來的保潔環衛,2000年,李培生轉崗到了放繩隊伍,成為景區里的一名放繩工。
“對于那時的我來說,放繩既陌生又恐懼,懸崖垂直落差大的有十幾層樓高,頭一次下去身體直打哆嗦。”回憶第一次“飛檐走壁”,李培生至今難忘當年的“望而生畏”。
但李培生天生有股不服輸的毅力。從第一次當“蜘蛛人”開始,他就暗下決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
在經過專業訓練和實地操作之后,如今的李培生對這份工作已是駕輕就熟,憑借一根繩索,在懸崖峭壁上行走自如、如履平地。

李培生在天都峰放繩索。 關碧瑤 攝
繩索的一頭以“8字扣”系在崖壁邊的護環上,另外一頭則系在腰間,打好結、扣上保險,然后李培生便手拉繩索,順著崖壁向下滑去……
這一套流程對于李培生來說,再熟悉不過。到了旅游旺季,他每天要放繩七八次,上下一趟在一個小時左右,這對體力和耐力都有著極大的考驗。
“很多事情都要親自嘗試,只有試過了才知道行不行。”這是李培生最樸實的想法,而努力上進的他,也會在閑暇時不斷學習摸索,掌握放繩的技巧。
為什么會從事這么久的環衛工作?在懸崖上撿垃圾有害怕過么?是否想過申請調換一個崗位?……類似的問題,李培生曾被無數次問起過,但不論是20年前,還是今天,他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勇往直前。
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20多年來,李培生累計放繩高度達1800公里,相當于登上了200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李培生在懸崖上撿拾垃圾。 余建輝 攝
在黃山風景區,像李培生這樣的放繩工,共有18名,他們肩挎繩索,穿行在陡峭懸崖間,只為換來黃山景區的潔凈如洗。在他們看來,維護好景區的綠水青山是最大的心愿,也是堅守的初衷。
這些年,李培生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也讓他榮譽無數:2012年當選“中國好人”;2013年被授予“黃山市首屆道德模范提名獎”;2017年榮獲“十大最美環保人提名獎”,同年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并被評為“安徽省勞動模范”。
榮譽面前,李培生總是保持著低調。他說,自己還要在放繩工這個崗位上繼續干下去,用實際行動呼吁更多游客能自覺愛護景區的一草一木,讓文明旅游成為旅游新風尚。

收到總書記回信的黃山環衛工李培生:22
第六屆絲博會吸引7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商
福建連江:海洋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月餅待佳節 2022北京月餅文化節正式啟動
四川彭州龍槽溝“8·13”突發山洪災害致
面對嗜血的螞蟥、劇毒的蛇類 他們一雙警
省市生態環保小衛士名單公布,臨沂金雀
中國96B坦克抵達莫斯科!今年的坦克兩
國防部舉行盛大招待會 熱烈慶祝中國人民
大熊貓龍鳳胎姐弟“和花”“和葉”生日
“八一”建軍節,向軍營的他們致敬
2022夏糧增產豐收觀察
拉魯濕地美如畫
福建華安:晚稻插秧農事繁忙 千畝梯田
內蒙古發現約1.25億年前恐龍化石
看,日暈!
克林頓在1999年中囯使館被炸后令人震撼
毛主席帶李銀橋去白云山廟,老和尚神秘
退休的物理老師,以這種方式再次回到課
九零后村支書程桔:做鄉親致富路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