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維東(左)和志愿者馬春暉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觀測伊犁鼠兔活動蹤跡(5月25日攝)。
李維東今年66歲,是新疆生態學會副秘書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也是李維東自然生態保護服務工作室總負責人。他更為熟知的身份,是瀕危物種“伊犁鼠兔”的發現者和命名者。30多年來,他踏遍天山,追尋伊犁鼠兔棲息地,為挽救這一瀕危種群孜孜不倦地努力。
1983年,當時還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衛生防疫站工作的李維東,在尼勒克縣北部山區一處海拔3000多米的懸崖峭壁處調查時,發現一個耳朵圓圓、像鼠又像兔的灰褐色小動物,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沒有被發現過的物種。1986年,李維東對這一新物種的發現得到學界認可,并由其命名為“伊犁鼠兔”。目前伊犁鼠兔數量已不足千只。
因為伊犁鼠兔,李維東的人生道路發生了變化,他從衛生系統離開,進入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全身心投入到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中。李維東通過自學,掌握了專業的動物知識,成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兔形目專家組成員,并逐步涉足藏羚羊、野駱駝等更多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
李維東說:“伊犁鼠兔這樣的物種就像飛機上快要脫落的一枚小螺絲。當瀕危物種一個一個消亡,我們的生態系統也就到了崩潰的邊緣。保護伊犁鼠兔就是保護我們共有的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李維東(右一)和志愿者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準備登上山體觀測伊犁鼠兔活動蹤跡(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李維東(右)和志愿者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準備登上山體觀測伊犁鼠兔活動蹤跡(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李維東(圖中左下)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的崖壁上觀測伊犁鼠兔活動蹤跡(5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李維東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的崖壁上觀測伊犁鼠兔活動蹤跡(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李維東(左)和志愿者馬春暉(中)、馬應輝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的崖壁上觀測伊犁鼠兔活動蹤跡(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李維東(左)和志愿者馬春暉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的山體上,準備更換遠紅外攝像機的電池和存儲卡(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這是遠紅外相機在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附近的觀測點拍攝到的伊犁鼠兔(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李維東拍攝到的伊犁鼠兔(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李維東拍攝到的伊犁鼠兔(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李維東在工作室中展示志愿者為伊犁鼠兔畫的宣傳海報(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瑩 攝

李維東在工作室整理設置于烏魯木齊天山一號冰川觀測點的遠紅外攝像機拍到的伊犁鼠兔照片(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瑩 攝

李維東在工作室展示他制作的伊犁鼠兔標本(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李維東在工作室中整理行裝,準備前往位于新疆精河縣的觀測點,往隨身攝影包里塞進一盒備用的速效救心丸(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瑩 攝

這是李維東為前往位于新疆精河縣的觀測點準備的藥物和遠紅外攝像機存儲卡(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瑩 攝

李維東,數十年守護“天山精靈”伊犁鼠
40強賽 | 眾志成城!國足拿下晉級主動權
七一前夕習近平赴青海考察,踏上高原看
高考第一天,山東交警全力護航,暖心助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濟南三中棒壘球隊13名運動員被高校預錄
鄧小平理論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
童心暖夕陽 大愛涌泉城
紅色足跡丨紅色照金 薪火相傳
“親情沂蒙·多彩臨沂”主題活動成功在
山東郯城:春雨滋潤 臘梅嬌艷
清明將至 緬懷先烈
山東郯城:年關集市好紅火 請福納福福滿
新春假期遇見情人節 香港情侶共度浪漫節
中奧建交50周年:“細浪沖沙”的流金歲
“快閃式”黨史宣講,這個方式很燃!濟
信不信 徐玉峰帶群眾“改頭換面”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