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每一代人都有一段關于火車的記憶。
“70后”的青春回憶里,一定有頭冒黑煙、轟隆而鳴的蒸汽火車;
“80后”的成長過程中,恐怕少不了人頭攢動、沒有空調的綠皮火車;
“90后”印象最深的,多是干凈平穩、速度較快的電力火車;
“00后”所熟悉的,則是飛速前進的高鐵動車。
薛軍,是一位火車司機,有著二十八年駕齡。他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四個時代的六本駕照,親身經歷了中國火車的升級轉型,見證了中國鐵路的迅猛發展。

△圖/薛軍
第一本駕照——蒸汽機車時代
薛軍兒時的夢想就是開火車。1987年,他從鐵路學校畢業,拿到了第一本駕照,開上了時速為60公里的蒸汽機車。可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蒸汽機車的工作并不像他當初夢想的那般威風。

△SN型23號蒸汽機車(資料圖)
蒸汽火車在逆向行駛時,風就從煤斗子里刮進來,司機室灌滿了灰塵和煤灰,以至于當時的火車司機們編了一段順口溜:“遠看像個要飯的,近看像個拾碳的,走到跟前一看,才知道是個機務段的。”
第二、第三本駕照——內燃機車時代
1980年代,蒸汽火車停產,內燃火車普及,改變了一整代人對火車的記憶。1992年,薛軍不得不“隨大流”,考取了時速為90公里的內燃機車駕照。

△ND4型15號內燃機車(資料圖)
1997年,中國鐵路進行第一次大提速,時速提高到160公里。1998年,薛軍考取了第三本駕照。相比以前,內燃機車的工作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對于薛軍來說,最起碼“有風扇了,有電爐子了,能穿著干凈的工作服坐那兒開火車了”。
第四本駕照——電力機車時代
2006年,電動機車全國普及,薛軍拿到了第四本駕照,從內燃機車改開電動火車。“電動火車工作環境很好,我打算就這樣一直開到退休。”

△韶山1型008號電力機車(資料圖)
第五、第六本駕照——動車組時代
2007年,動車組正式投入運營,高鐵時代就這樣來了。動車組最高時速為250公里,薛軍又得換駕照了。2009年,他拿到了第五本駕照,開上了動車組。生平第一次,薛軍真切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國速度”:“動車一運行起來,每秒就能走83米。”
2011年,動車組提速,濟南到南京的車程也從原來十小時縮短至兩小時十分鐘,最高時速從25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于是薛軍第六次考取了駕照。

△動車組列車(資料圖)
他說:“絕不能有那個萬一!”
迄今為止,薛軍已經在中國鐵路工作了31年。隨著中國火車車型一代代更新,火車司機的工作環境也越來越好,可對于薛軍來說,高速意味著高風險,在駕駛過程中必須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才能保證每一趟火車安全抵達終點。
擁有六本駕照的薛軍時刻牢記一句話:“我身后有一千名旅客,他們的家人也在惦記著他們的安全。”

△圖/薛軍(資料圖)
今天,中國鐵路運輸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火車的行駛速度更快、密度更高。為了發揮中共黨員的模范標兵作用,工作在一線的薛軍做出了很多犧牲,他甚至嚴格控制飲食,因為一旦出現腹瀉,就有可能影響全線列車晚點。
“絕不能有那個萬一!”這是薛軍對自己的鄭重承諾,是愛崗敬業的體現,更是一位共產黨人的執著追求。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