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姚明接受央視記者魯健專訪。談到兒時的夢想,他表示小時候最喜歡看關于歷史的書籍,最想成為考古學家。直到16歲時,在一次訓練中,他才找到了喜愛籃球的理由,對打籃球產生興趣。

當年的“小巨人”,如何喜歡上籃球;作為“姚老師”,公益之路上有哪些難忘的經歷;當上“姚主席”,要為中國籃球改革制定什么新目標……對話中,姚明這些人生不同階段的多面“角色”,有了更多生動的注腳。
小時候最想當考古學家愛好才是最好的“天賦”
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從小就有身高優勢。在別人眼中,姚明走上職業籃球道路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但談到小時候的夢想,姚明的回答卻出人意料:“我小時候并不是想打籃球,想做的是歷史考古學家。”
在節目中,姚明回憶小時候看了很多歷史書籍,對歷史、考古相關的電視節目很感興趣,學校里最喜歡的課也是歷史和地理課。

△姚明和父親
直到16歲時,在一次晚上的訓練中,他突然發現球鞋摩擦地板、籃球撞擊籃筐的聲音很好聽,自己奮力跑步時的風聲也很好聽,才真正感覺“籃球很好玩”。

姚明說,有了愛好之后,他的籃球潛能被不斷開發出來,訓練態度和鉆研度跟以前相比完全不一樣。在他眼中,愛好才是最好的“天賦”。
姚明進入國家隊的直接原因也很“樸素”,為了“有好的籃球鞋穿”。當時的物質條件下,“大個子”找不到專門定制的好籃球鞋,進入國家隊意味著有更好的裝備。

受自己成長經歷的影響,姚明認為體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如今,更多的父母明白體育能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健康,更關乎性格和心理的養成。
作為政協委員的姚明一直努力推動“教體融合”,他相信當需求被擴大,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上下的合力,去完成一個轉變。
希望更多孩子能自然而然地喜歡上體育
2008年,為了幫助汶川地震災區進行校園重建,姚明創辦了姚基金。完成這個目標后,姚基金提出“以體育人”的理念,希望能為鄉村地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出一份力,讓那里的孩子體會到體育帶來的快樂和陪伴。
“姚基金慈善賽”每年都會請大山里的孩子同場競技,姚明希望孩子們可以從籃球這項團體運動中獲得陪伴,而不是放學后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鄉間小道上。

2015年,姚明曾赴四川廣元支教,在14天里專心教小學生上體育課。在那里,一間空教室是“姚老師”的“臥室”,幾根竹竿支起來是“姚老師”的“衣柜”,水塔的小門一關就是洗澡的地方。

兩周的時間,姚明每天在操場上教孩子們打籃球,和大家打成一片。這段經歷讓他認識到,當體育老師和籃球教練完全是兩個概念,從吹口哨、喊口令到站隊形都需要重新學習。

在“姚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一起打比賽,玩得非常高興,這也是姚明對于體育的解讀——“游戲”。他希望就像自己當初找到愛好一樣,孩子在課上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游戲”,為了“玩得更好”而去主動練習,主動進步。
成為世界上有競爭力的球隊
2000年,20歲的姚明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當被問到是否有實力打NBA的時候,姚明只回答了一個字:“有。”

19年后,姚明已經成為中國籃協主席,被問到世界杯失利誰來擔責時,他的回答還是一樣堅決:“我。”
對于那一刻的回答,姚明說“我不是為了背負壓力而來,但是為了干成這件事,壓力必須背。”他希望中國男籃和女籃能成為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球隊。

剛剛過去的2020年,姚明過了40歲生日,在人生不同階段中,他一直擔任著不同“角色”:籃球場上的“小巨人”,為中國籃球改革制定新目標的“姚主席”,一直堅持在公益之路上的“姚老師”。
進入人生下半場,談到未來的目標,姚明表示,“簡單點,才能更專注、更專一、更專業。”

完整視頻↓
(原標題:姚明小時候最想當考古學家,直到16歲才愛上籃球……)

姚明:小時候最想當考古學家,16歲才愛
二〇二〇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月球“土特產”太珍貴 科學家“一土多吃
世界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工程投產
北京兩天接種7萬支新冠疫苗,​哪
郭敬明審美在線《晴雅集》故事掉線
春節期間怎么防范疫情?過年還能回家嗎
第三屆濟水文化傳承保護暨濟西濕地生
事關春節,中央發通知了
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實現中國首次地外
走進中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2020英國生態協會攝影比賽 捕捉各種形態
難得一見 采蓮湖社區鐵樹開花了
哥倫比亞慶祝麥德林花卉節 機器人擔任“
2020年度天氣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欣賞
東北邊城黑河迎來2020年第一場雪 快來感
魂系齊魯第一路 ——獻給鐵道部第十四
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郯城:非遺傳承再現2600年前魯班“瞎掰
一年賠了40萬,大米滯銷!濟陽鄉村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