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解放軍支援湖北醫療隊不分晝夜奮戰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軍隊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的戰斗精神和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1月30日1時,記者跟隨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走進武漢武昌醫院重癥監護室,用鏡頭記錄下醫療隊隊員在深夜戰斗的情景。他們忙碌的身影、專業的素養和堅毅的眼神,給了患者極大的信心。我們堅信,一定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月30日凌晨,有人在武漢武昌醫院排隊就診。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醫療隊隊員換好防護服進入病區。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5分,醫療隊隊員進入武漢武昌醫院重癥監護室。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10分,醫療隊隊員進行交接班。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12分,重癥監護室護理組長向組員交待注意事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15分,醫療隊隊員進行認真交接。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21分,醫療隊隊員核對醫囑。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26分,督導組護士長向組員交待注意事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28分,醫療隊隊員巡視病房。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30分,醫療隊隊員對危重癥患者進行查房。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40分,醫療隊隊員查看醫囑。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45分,醫療隊隊員填寫患者病情記錄。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50分,醫療隊隊員為患者吸痰。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56分,醫療隊隊員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輸液速度。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1點59分,醫療隊隊員安撫患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19分,醫療隊隊員為患者推注治療藥物。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23分,醫療隊隊員拿取醫療用品。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33分,醫療隊隊員配制藥物。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34分,醫療隊隊員迅速處理突發情況。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35分,醫療隊隊員核對治療藥物。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37分,醫療隊隊員為患者調整無創呼吸機面罩。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41分,醫療隊隊員配制藥物。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45分,醫療隊隊員為患者更換注射液體。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46分,醫療隊隊員準備為患者進行生活護理。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50分,醫療隊隊員標記藥物。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52分,醫療隊隊員交待藥物使用注意事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54分,醫療隊隊員查房。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55分,醫療隊隊員討論治療方案。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2點59分,醫療隊隊員分析危重患者病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醫療隊隊員認真監護患者病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07分,醫療隊隊員緊急救治危重患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12分,醫療隊隊員緊急救治危重患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14分,醫療隊隊員迅速處置病情發生變化的危重患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24分,醫療隊隊員為呼吸困難的患者調節呼吸機。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25分,醫療隊隊員緊急救治危重患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29分,醫療隊隊員查看患者病情。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30分,醫療隊隊員準備為患者進行注射治療。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1月30日凌晨3點40,醫療隊隊員對患者進行交流疏導。中國軍網記者 范顯海 攝

一線直擊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不分晝夜
國際排聯正式公布奧運女排分組:中美俄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員主動請纓抗擊疫情
今天起,這些新規將影響你的生活
保通暢,護安全,首都公安在前線!
長鐵乘警:抗擊疫情,我們都是勇士
疫情防控期工資咋發?沒錢還貸款怎么辦
“硬核”上海 戰“疫”實錄
習近平向全國人民拜年!
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隆重開幕
日本大學生參加成人禮 現場儀式感滿滿
軍營春聯大賽 戰士們為大家送“福”啦!
大雪樂
走進“死亡之海” 探訪給地球做“CT”的
候鳥“戀”上洞庭湖,回歸自然成就的奇
想起當年在云南老山前線陣地上為彭麗媛
90歲“人民幣女郎”梁軍去世 系新中國第
87歲上大學,96歲考上碩士,105歲考博士
山東郯城:馬圣秋為“殘疾人”理理發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