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查了沒問題,今年肯定也沒事;檢查項目做得越多越保險;檢查結果顯示“陽性”就“完”了……許多市民對體檢仍存在不少認識誤區。對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健康體檢科主任談鈞佩表示,體檢也有講究,個性化的體檢才更適合、更精準。
一次體檢不能“包查百病”
“每年都要體檢,每年都沒什么事情,總感覺‘白檢了’”不少患者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其實,人體的各項指標均處于變化狀態,去年正常,不代表今年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即便是最基礎的檢查項目,如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等都有檢查的價值,對全身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此外,談鈞佩提醒,一次體檢未發現異常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在體檢當日,即便是受檢者已患有某種疾病,限于體檢項目和部位,也不一定能檢查到。比如,當體內腫瘤小于3毫米時,即使是CT、核磁共振、彩超也很難發現。但到一年以后,腫瘤可能已經長到3厘米以上。”因此,所謂“未見異常”,僅代表沒有看見異常,不等于沒有異常。如果出現疾病癥狀,應及時就醫。
體檢項目并非越多越好
“在體檢中心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部分市民每次體檢都要把體檢欄目上的所有項目都做一遍,追求大而全。其實,這種做法卻不一定科學。”談鈞佩主任說道。
體檢的目的不只是局限于檢查是否已患有某種疾病,更主要的作用應該是查找出可能患上某種疾病的風險,進而幫助老百姓進行有效的規避。但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健康情況自然也存在著一定差異,“大而全”的體檢項目雖然能讓老百姓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健康情況,但仍然會有一些人需要“小而精”的專項體檢項目來幫助自己有側重性地進行身體檢查。
談主任提醒,常規體檢項目能反應出人體的基本情況,切不可隨意放棄。但過度體檢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另一方面有些檢查還可能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害。
結果呈“陽性”不代表患病
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一看檢查結果顯示“陽性”或有箭頭,就心驚膽戰,認為自己得了病,緊張得很。談鈞佩指出,并非所有的陽性都是不好的,也并不是結果顯示陽性,就一定得了嚴重的疾病。
而檢后并不代表著結束,而是幫助老百姓進行健康管理的另一個開始。談主任介紹,健康管理首先要做一個準確的身體檢查(信息收集);其次,要對體檢結果做客觀的評估,指出各類疾病的風險因素(風險評估);最后是進行持續的跟蹤和干預(健康干預)。“目前,我們正在建設健康管理中心,配合云醫院,讓老百姓能夠在手機、電腦上就能看到自身的健康趨勢,進一步調整健康狀況。”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