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不少家長無奈地發現,自家孩子仿佛和網絡“綁”在了一起。假期即將結束,家長應如何改善孩子沉迷網絡的現狀?為此,人民網采訪了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王健。
王健介紹,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原因復雜多樣,主要包括互聯網即時反饋與獎勵機制的吸引力、未成年人的社交需求、自制力尚未發育完全、其他趣味活動的缺乏以及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不足等原因。孩子沉迷網絡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當這些需求得不到解決時,可能會沉浸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同時,面對挫折,網絡游戲便成為了孩子疏解的方式,虛擬環境中的成功可以暫時補償現實世界中的挫敗感。
“不要一味怪孩子為什么沉迷網絡游戲,先問問家長自己能不能放下手機。其實,家長也未必能放下。”王健強調,對于孩子沉迷網絡的問題,家長首先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電腦。想要孩子科學使用網絡,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律的好榜樣,做到科學、限時使用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以此來影響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上網時間。
家長除了管理好自己的行為,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擺脫網絡世界?對此,王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調整認知,穩定情緒。家長切勿焦慮、急躁、發脾氣,否則這種情緒很容易反射到孩子身上,不利于親子關系。家長應客觀看待網絡游戲、社交媒體的影響,如適度適當玩游戲可以使孩子反應速度更快、記憶力更好,還能舒緩壓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耐心溝通,正確引導。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內心感受與想法,并進行正確引導,尋求合適、多樣的替代方式滿足其需求。例如,家長可以跟孩子共同計劃戶外活動、讀書會,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現實活動中體會到成就感和快樂。
三是調整策略,疏堵結合。家長應先了解并接納孩子當前的狀態,才能更好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關于上網的時間管理,應逐步遞減,避免孩子因突然斷網而致報復性重復依賴。例如,家長可以先與孩子協商每日上網時間,并逐步遞減。如果能夠做到,就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以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漸適應后,再以同樣的方式進一步減少上網時間,直至達到最終目標。在此過程,不僅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而且也在逐步加強孩子的自律意識及自控力。
四是及時就醫,系統診治。若孩子每天上網超過6小時,且連續超過3個月,影響到了正常生活與學習,可能已達到網絡成癮的診斷標準。對于伴有沖動行為、情緒失控等影響親子關系和社會功能的情況,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系統診治,必要時考慮藥物治療,并同時結合心理治療。

仿生人形機器人引關注
暖心!札達縣公安局成功救助一只國家一
教培的春天又來了?
中國成功在大型煤田沉陷區上種植水稻
最新!特朗普稱已接受9月10日美總統大選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煙火鄉愁世遺城
中國從泰國引渡一名特大經濟犯罪嫌疑人
游泳——全國夏季錦標賽:孫楊獲得男子
首只在俄出生大熊貓“喀秋莎”迎來周歲
中烏外長今天舉行會談!
今年這些高校學位服上新!
多姿多彩的端午假期
幸福牽手“520”
讓微笑 傳遞愛
蘭州:黃河之濱流光溢彩迎五一
山東萊陽萬畝梨花惹人醉 民眾著古裝游園
同胞生命重如山——紀念我國援阿員工遭
陪郁文暢游大明湖
“圈不住”的奧運冠軍鄧雅文
二十二年間 這家面館送出六千多碗“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