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太久的蟄伏之后,2020年的這個春天,對國人來說,顯得格外金貴,也被寄予了更多期望。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但伴隨五六月份氣溫升高,肆虐的病毒不再蔓延,一場持續了數月的疫情逐漸銷聲匿跡。
17年后,面對同樣的情形,在氣溫的攀升中,人們盼望著疫情早日被全面解除,盼望著可以自由行走,盼望著經濟社會的全面復蘇。
那么,隨著春天的到來,新冠病毒會自動消失嗎?大地回暖真是這場戰役將要終結的信號嗎?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是親戚嗎?
想弄清楚二者的關系,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冠狀病毒家族。
冠狀病毒結構圖(制圖 吉振)
在自然界中,冠狀病毒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人、鼠、豬、貓、犬、禽類等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疾病。冠狀病毒科分為α、β、γ、δ屬等4個屬。
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共有七型,其中三種對我們人類有巨大的“殺傷力”,分別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2003年爆發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病毒、2012年在中東首先爆發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
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鮑一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9新冠病毒與2003年爆發的SARS病毒基因組序列相似度為80%。可以確認新冠病毒屬于病毒界的“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相關冠狀病毒”種,因此在分類學上,它和SARS病毒是同一“種”的。
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于1月24日發布了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成功分離的我國第一株病毒毒種信息及其電鏡照片。
同“種”意味著什么呢?鮑一明解釋說病毒之間的基因組序列相似,并不代表其傳播和致病能力相似。
新冠病毒的表現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人們喜歡用“狡猾”來形容它。不久前,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彩色照片。這張經過渲染的偽彩色照片顯示病毒表面布滿了冠狀物,仿佛惡魔的嘴讓人不寒而栗。
圖片來源:《柳葉刀》
冠狀病毒的“狡猾”體現在傳播速度快、潛伏期長、存在隱匿性感染現象即帶毒不發病或癥狀輕微等。
前不久,微博認證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的李永樂(@李永樂老師)在其微博公開課中,指出SARS病毒的致死率近10%,作為其“親戚”的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有所減低(目前有專家估計為2%左右)。此外,新冠病毒的潛伏期較長(14天左右)也方便了其在宿主體內復制繁殖。
相比SA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致死性不高,但傳染性高,可以說是比SARS狡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很多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癥狀跟一般的感冒差不多,這給開始的診斷及防控都帶來很大的難題。
雖然新冠病毒死亡率遠低于SARS冠狀病毒,但是它的感染人數很快超過了后者。可見,這種病毒的威脅性不容小視。
大地回暖
新冠病毒會自動退場嗎?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雖然在毒性和傳染性方面存在差異,但在怕熱方面卻表現出了一致性。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新冠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56℃下30分鐘可以有效滅活病毒。SARS病毒亦是如此。
“病毒在33℃最為活躍,繁殖最快,到35℃時,活動力就下降,到37℃時就‘抑郁’不想動了。”近日,專家團隊志愿者、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廖皓磊在線答復網民時表示,“人的體溫一般是36℃-37℃,這是軀體的體溫,而手腳的溫度就是病毒喜歡的33℃左右。”他建議人們盡量讓手腳溫度達到讓病毒“抑郁”的37℃。
可見,新冠病毒對溫度尤其是高溫非常敏感。那么,天氣轉暖會帶來疫情的轉折嗎?
關于這個問題目前尚無定論。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李巖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聽說過這種說法,說氣溫升高新型冠狀病毒會自行消失,其實這是根據當年SARS病情發展的一種猜測。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并不久,針對此病毒的研究剛剛開展。病毒會不會因為氣溫升高失去活性,科學上還沒有結論。”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王凌航也表達了相似觀點:“市民對于疫情的認識,不應因天氣的變化而轉向。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病毒,什么條件下能夠徹底殺死,現在的認識仍是不夠成熟的。”
據新華社的報道,圍繞“新冠病毒會否隨著氣溫升高而逐漸消失”這一疑問,多位美國公共衛生學界人士近期各抒己見。
據美國《財富》雜志網站11日報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傳染病專家阿梅什·阿達爾賈支持“新冠病毒具有季節性”觀點。“我們都知道某些環境條件有利于病毒傳播,比如寒冷的天氣、濕度等都會影響病毒的傳播鏈。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本次新冠病毒同樣具有季節性。”阿達爾賈表示。
而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姆對這一觀點持懷疑態度。他認為,指望天氣變暖遏制新冠病毒傳播還為時過早。“很多人作此判斷是因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結束的。”他說,“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當年夏天,人類控制住了疫情。”
雖然爭論還在繼續,但近日鐘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的說法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他表示對疫情持樂觀態度,一些地區新增病例數量已經出現下降,疫情不久將會放緩。基于數學模型預測、近期情況及政府行動,疫情預計可能會在2月中下旬達到峰值,隨后經過一段平穩期,然后下降。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我希望本次疫情或將于4月左右結束。”此前他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采訪時說道。
疫情終會結束
讓我們做好自己,靜待春天的到來
加繆在長篇小說《鼠疫》中寫道:“因為瘟疫的來臨使得整個城市里死傷慘重,每一家戶大概都有許許多多生離死別的悲慘,在愁云慘霧之下,大家都備受壓抑,整個城市又被封鎖,那簡直與世隔絕。于是每個人只能夠咬緊牙關,苦苦承擔自己心里面的錐心泣血。”
站在2020年的當下,重讀這些文字,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現實和文學的交織。
好在,現實中不斷有好消息傳來:截至2月14日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221例,連續第11日呈下降態勢。
當前,醫務工作者正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廣大社區工作人員正在加強出入卡點值守,用大數據、網格化夯實疫情防控工作;很多企業正加班加點,連續趕工,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一批批急用的醫用口罩、防護服,以及衣食住行所急需的物品。
那么,作為普通公民的我們,可以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做些什么?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之外,我們最首要的還是加強自身防護,哪怕春天來了,枝頭綠了,花兒開了,也要暫時按耐住一顆自由出行的心,盡量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給國家和社會的疫情防控添亂。此外,還要利用這段禁足在家的時光,靜下心來學習和思考。
加繆曾說:“人類能在這場鼠疫和生活的賭博中贏得的全部東西,就是知識和記憶。”我們只有記住過去的教訓,才能避免再次犯錯,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科研人員已經發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此次疫情大概率與人們食用或買賣野生動物有關,新冠病毒極可能是通過這種方式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可悲的是,我們似乎并沒有從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感受到足夠深刻的教訓。
近日,《柳葉刀》刊登了來自中國學者的評論:《野味消費與2019-nCoV》(Game consumption and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評論認為,中國民間對于食藥同源哲學的癡迷,以及對野生動物具有醫療作用的想象,可能導致自然界中的病毒感染人類。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后,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可喜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經部署啟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工作,以依法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的行為。
紀錄片《非典十年祭》的片尾說:“人類雖然走到了物種的最頂端,但病毒更早是地球的主人,比人類的存在更古老。我們不知道它因何而來,也不知道為何而去。”
有研究估計人類的身體中有380萬億多個病毒。可見人類和病毒并不完全是對立的,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許我們要做的不是戰勝,而是和解,在“自然共同體”中尋求和諧共生的方式。可見,未來我們要改變和探索的還有很多。
不管疫情拐點什么時候到來,不管氣溫上升是否能讓新冠病毒得到全面遏制,當下,讓我們努力做好自己,守望相助,萬眾一心,靜待“春天”的到來。

大地回暖,新冠病毒何時消失?專家的說
蝗群會不會進入我國?農業農村部回應來
退役不褪色,從警色更藍 ——一個軍轉新
六萬人確診,上億人禁足:疫情,給了所
經常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喝紅酒對身體到
臨危受命掌管武漢:王忠林是誰?為什么
抗疫保電“衛士”陳軍剛
河南省禹州市全面筑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
已治愈出院的武漢醫生:美國人不知道,
習近平向全國人民拜年!
第一屆全國小區“出入證”大賞!硬核了
武漢首個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病人
村里大標語來了!這波防疫宣傳都是鬼才
保通暢,護安全,首都公安在前線!
日本大學生參加成人禮 現場儀式感滿滿
軍營春聯大賽 戰士們為大家送“福”啦!
中國赤腳醫生第一人的戲劇人生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博士,他的育兒
中國慈善第一人誕生,名氣不大卻默默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