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黨員志愿者在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收割“巨型稻”(無人機照片)。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試種的“巨型稻”迎來豐收并開鐮收割。這里種植的“巨型稻”是由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研發,2021年選擇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試種并取得成功。“巨型稻”的特點是長得高大,稻株粗壯挺拔,平均每株水稻植株高達1.8米左右,高度一般是常規稻的兩倍。穗長粒多,單穗最高實粒數達到500粒左右。預計畝產可達900至1000公斤,較普通稻畝產增加200至300公斤。三都鎮新和村的這塊試驗田原本是一塊拋荒田,今年村里集中流轉后種植了“巨型稻”,計劃2022年在全鎮繼續擴大“巨型稻”種植面積,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16日,種植戶在收割“巨型稻”。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試種的“巨型稻”迎來豐收并開鐮收割。這里種植的“巨型稻”是由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研發,2021年選擇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試種并取得成功。“巨型稻”的特點是長得高大,稻株粗壯挺拔,平均每株水稻植株高達1.8米左右,高度一般是常規稻的兩倍。穗長粒多,單穗最高實粒數達到500粒左右。預計畝產可達900至1000公斤,較普通稻畝產增加200至300公斤。三都鎮新和村的這塊試驗田原本是一塊拋荒田,今年村里集中流轉后種植了“巨型稻”,計劃2022年在全鎮繼續擴大“巨型稻”種植面積,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16日,游客在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與收割的“巨型稻”合影。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試種的“巨型稻”迎來豐收并開鐮收割。這里種植的“巨型稻”是由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研發,2021年選擇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試種并取得成功。“巨型稻”的特點是長得高大,稻株粗壯挺拔,平均每株水稻植株高達1.8米左右,高度一般是常規稻的兩倍。穗長粒多,單穗最高實粒數達到500粒左右。預計畝產可達900至1000公斤,較普通稻畝產增加200至300公斤。三都鎮新和村的這塊試驗田原本是一塊拋荒田,今年村里集中流轉后種植了“巨型稻”,計劃2022年在全鎮繼續擴大“巨型稻”種植面積,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16日,種植戶在收割“巨型稻”。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試種的“巨型稻”迎來豐收并開鐮收割。這里種植的“巨型稻”是由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研發,2021年選擇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試種并取得成功。“巨型稻”的特點是長得高大,稻株粗壯挺拔,平均每株水稻植株高達1.8米左右,高度一般是常規稻的兩倍。穗長粒多,單穗最高實粒數達到500粒左右。預計畝產可達900至1000公斤,較普通稻畝產增加200至300公斤。三都鎮新和村的這塊試驗田原本是一塊拋荒田,今年村里集中流轉后種植了“巨型稻”,計劃2022年在全鎮繼續擴大“巨型稻”種植面積,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16日拍攝的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試種的“巨型稻”迎來豐收并開鐮收割。這里種植的“巨型稻”是由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研發,2021年選擇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試種并取得成功。“巨型稻”的特點是長得高大,稻株粗壯挺拔,平均每株水稻植株高達1.8米左右,高度一般是常規稻的兩倍。穗長粒多,單穗最高實粒數達到500粒左右。預計畝產可達900至1000公斤,較普通稻畝產增加200至300公斤。三都鎮新和村的這塊試驗田原本是一塊拋荒田,今年村里集中流轉后種植了“巨型稻”,計劃2022年在全鎮繼續擴大“巨型稻”種植面積,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16日,種植戶在收割“巨型稻”。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新和村袁隆平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試種的“巨型稻”迎來豐收并開鐮收割。這里種植的“巨型稻”是由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研發,2021年選擇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試種并取得成功。“巨型稻”的特點是長得高大,稻株粗壯挺拔,平均每株水稻植株高達1.8米左右,高度一般是常規稻的兩倍。穗長粒多,單穗最高實粒數達到500粒左右。預計畝產可達900至1000公斤,較普通稻畝產增加200至300公斤。三都鎮新和村的這塊試驗田原本是一塊拋荒田,今年村里集中流轉后種植了“巨型稻”,計劃2022年在全鎮繼續擴大“巨型稻”種植面積,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鄉村“巨型稻”迎豐收
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組交付儀式在萬
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神舟十三號飛
這所學校竟是“體育名校”!全市中小學
一封來自韓國的感謝信!
第二屆濟南玉符河文旅節端上傳統文化“
對標冬奧名將登場 “最美的冰”首體亮相
“海上聯合-2021”中俄編隊開展通過水雷
新華全媒+|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出征
2021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開幕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 ——蒙標成事跡
長津湖的寒冷,與戰斗一樣殘酷——走訪
江蘇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原所長王繼才
鮑志斌:“獨臂警官”為群眾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