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更是表明了健康養生產業大有可為。綱領提出將發展健康產業,支持發展健康醫療旅游等健康服務新業態,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而之前,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也發布了《中國健康養生大數據報告》,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1000元用于健康養生。
市場流行的健康養生方式主要涵蓋六大類:既有類似球類、健身、游泳這些充滿律動的動態類養生方式,也有像足療按摩、溫泉洗浴、中醫保健這些靜態類養生方式。雖然養生的方式種類繁多,但目前大多數健康服務業機構仍存在規模小、分布零散、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甚至有些機構披著養生保健的外衣大肆推銷產品。
專家提醒,養生應該建立科學的健康觀念。
首先,沒有一種適合所有人的養生秘方。專家指出,就連每天機械地喝八杯水都可能導致水濕困脾,更不用說中藥具有偏性了,拔罐、針刺、艾灸等治療方式也都有適應證,只有科學的養生觀念,進行適度的日常保健,才能幫助人們化病痛于無形。如果一種藥物自己吃了感覺好,就馬上推薦給親友,容易好心辦壞事。 如果說健康的科學觀念離不開辨證施治,那么日常生活的養生保健第二個要點就是要注意適可而止。第三, 樹立“治未病”的健康觀念。隨著醫療健康理念的發展進步,預防保健對于國民健康的作用被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提升,養生經濟將大有可為。但無序發展,確實阻礙了行業闊步向前。面對重重亂象,養生行業該如何破局,未來又該如何發展?
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伍勁健認為,健康養生市場迫切需要規范,除了需強調準入門檻、行業標準外,還需大力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可通過一定考核標準,促進從業者專業技能的提升。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強化監管,大力宣傳,提高公眾對“偽養生”的免疫力,“在創業方面,醫療、食品、養老、旅游及互聯網可以跨界融合發展,互補不足,以創新經營促進產業升級。”
“企業應增強品牌管理意識,通過統一的形象展示、制度管理建立強大的品牌競爭力。”中國高級保健師賀俊杰建議,創業者不要盲目地跳入市場,在創業之初,應明確企業差別化競爭優勢,以產品或服務的精細定位,在市場的藍海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同時,在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一定要懂得乘風而上,利用互聯網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厲害了,我的紅事會,2020年活動有哪些
“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
樸槿惠妹妹競選總統,“坑姐專業戶”這
西安疫情傳播鏈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校園文化藝術節丨一方畫紙展才華,三
山東省文促會與旅促會聯合舉辦“泰山文
粗心學員丟失錢包 車管輔警完璧歸趙
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怎樣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習近平這
“大觀杯”攝影比賽發獎儀式暨攝影作品
重慶:老舊社區變身網紅文創新地標
國慶佳節,他們堅守戰位
多彩花燈迎中秋
福建獨有,全國罕見!福州夜航龍舟火了
安心!暖心!應對突發情況,山東交警隨
周恩來巧贈外賓“蘑菇云”照片當國禮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