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新建和梁斌(右)坐在檢修車里前往華山太華索道支架(2018年12月25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張新建(右)和梁斌在進行華山太華索道支架檢修(2018年12月3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張新建在檢查華山太華索道吊廂開關(2018年12月3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張新建(右)和梁斌準備登上華山太華索道支架進行支架檢修(2018年12月25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張新建和梁斌(右)在華山太華索道支架上進行檢修(2018年12月25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張新建(左)和梁斌在更換華山太華索道驅動站取力輪(2018年12月3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張新建和梁斌(右)坐在檢修車里前往華山太華索道支架進行支架檢修,一路上冷風撲面,兩人用手護著耳朵(2018年12月25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梁斌(左)和張新建在華山太華索道支架上檢查避雷針(2018年12月3日攝)。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西岳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索道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索道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索道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索道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里,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云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索道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愿!”

北京:留學生感受中國年味
新疆多方力量增援伽師 救援工作仍在持續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狀病毒?一篇文章
跟著“快遞小哥”送年貨:“晚點回家 早
過了大寒,就是年
濟南·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聯合濟南高
2019“鳥巢杯”全國青少年冰雪文化藝術
中國第一女巨人姚德芬,身高2.36,比姚
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隆重開幕
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
走進“死亡之海” 探訪給地球做“CT”的
候鳥“戀”上洞庭湖,回歸自然成就的奇
熊貓戲初雪
中國首次在南極宇航員海開展海洋生態調
2020年的第一場雪,來啦
鐵道“保姆”寒冬體檢高鐵大橋
90歲“人民幣女郎”梁軍去世 系新中國第
清華教授去世,超千萬財產“曝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