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后,有回收價值的東西將不再被濕垃圾污染,干垃圾焚燒成本降低,濕垃圾則可制成肥料、沼氣等。
一些有利于垃圾分類的新發明不斷涌現,新技術得到應用,不少網友直呼“高手在民間”。
垃圾必須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濕垃圾必須破袋投放……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7月初在上海實施。如今,這項政策已經落地兩個多月了,落地效果如何,市民評價咋樣?
據了解,上海垃圾管理新規落地兩個多月來,濕垃圾清運量顯著增加,干垃圾明顯減少。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達到4500噸/日,較2018年底增長了5倍;濕垃圾分出量約達到9200噸/日,較2018年底增長了130%;干垃圾處置量控制在低于15500噸/日,比2018年底減少了26%。
專家表示,濕垃圾分出量是檢驗垃圾分類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垃圾分類后,有回收價值的東西將不再被濕垃圾污染,干垃圾焚燒成本降低,濕垃圾則可制成肥料、沼氣等。此外,干垃圾中混有濕垃圾含量降低后,焚燒爐燃燒穩定性有了明顯提高。濕垃圾分揀去除塑料袋等雜質后,經過粉碎、蒸煮、提油等步驟,被送入厭氧罐進行發酵產生沼氣,每噸濕垃圾能產生沼氣約80立方米,燃燒后可發電150千瓦時左右。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表示,兩個多月來,上海宣傳氛圍日益濃厚,全程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市民參與熱情高漲。截至目前,上海已完成2萬個分類投放點改造和4萬余只道路廢物箱標識的更新。配置及涂裝濕垃圾車1092輛、干垃圾車3197輛、有害垃圾車80輛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車154輛。
上海在推進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時,部分市民遇到一些實際困難,難免會有些抱怨。如何有溫度地推進“定時定點”投放?
據介紹,上海按照“定點要堅持逐步推行,定時要靈活,撤桶要鼓勵,破袋要引導”的思路,建議有條件的小區因地制宜適當延長垃圾箱房開放時間,同時大力推廣“破袋神器”。對夏季濕垃圾容易腐爛發臭問題,還會督促相關單位,增加清運頻次。

北京:留學生感受中國年味
新疆多方力量增援伽師 救援工作仍在持續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狀病毒?一篇文章
跟著“快遞小哥”送年貨:“晚點回家 早
過了大寒,就是年
濟南·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聯合濟南高
2019“鳥巢杯”全國青少年冰雪文化藝術
中國第一女巨人姚德芬,身高2.36,比姚
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隆重開幕
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
走進“死亡之海” 探訪給地球做“CT”的
候鳥“戀”上洞庭湖,回歸自然成就的奇
熊貓戲初雪
中國首次在南極宇航員海開展海洋生態調
2020年的第一場雪,來啦
鐵道“保姆”寒冬體檢高鐵大橋
90歲“人民幣女郎”梁軍去世 系新中國第
清華教授去世,超千萬財產“曝光”,他